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Tag: Interview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不止是DJ|903 DJ 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你有多久沒聽過電台?收音機除了是考試必備外,家裡還有它的蹤影嗎? 在這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各種媒體佔據人們日常,社交媒體如Instagram、Facebook,甚至新推出的Threads等,都屬自主性的訊息接收站。而科技的革新,把人們從往昔的被動變為主動、只能聽甚麼到可以選擇看甚麼。雖電台漸漸失去光環,但DJ們仍是每天在大氣電波中與人們分享,傳遞着各種資訊。 那你有想象過,DJ 的恆常工作是怎樣的嗎? 是次專訪的主角正是四位來自叱咤903的新生代DJ。他們從無名小卒、入行邊學邊做,直到今日能獨當一面地策劃固定的節目。於他們而言,這職業的魅力是甚麼?而電台又屬怎樣的存在? https://youtu.be/qAp1Ece_TSc 試轉到電台頻道,聽聽大氣電波中另一端的他們說些什麼 ~…

Read more

HUS專訪 x 舞台劇導演林奕華|盡說受楊德昌電影《一一》啟發而創的「一一三部曲」的創作歷程

【#HUS藝術】電影《一一》,乃導演楊德昌最後遺作,及被譽為華語電影史上最為不朽之作。電影訴說着生命的本質、人生的百態、人類的寂寞、社會的扭曲,亦對後世影響極深,對舞台劇導演林奕華亦然。電影的語境、真誠;劇本的一針見血、獨當一面,更驅使林奕華構想出「一一三部曲」舞台映畫:第一部曲《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舞台映畫第二部曲《兩個人的一一:婷婷的14首搖籃曲》、三部曲最終章 《三個人的一一:NJ的熱海旅行》,藉以重新解構 《一一》,賦予《一一》第二次生命。 「為什麼這個世界,和我們想的都不一樣呢?」、「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這些都是來自《一一》的對白, 也為第一部曲《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揭開了序幕,亦成當中的中心思想。如今,「一一三部曲」經已分別地呈現於觀眾眼前了,不過林奕華仍舊有說不盡的話兒,想跟大家分享更多,讓觀眾明白更多。 「楊德昌的電影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 舞台劇導演林奕華 為甚麼會有《一個人的一一》?…

Read more

平衡氣道 |HUSTL. issue #APR 2023 封面人物 雲浩影 CLOUD 

【#HUSCover】雲浩影(Cloud),這朵雲,在這兩年間不斷幻變,常以不同的姿態與形狀示人。今年1月1日,她更站在叱咤頒獎禮上,接過女新人金獎。 要知道,活在光速時代裡,誰又敢說突圍而出是易事?即使雲朵瞬息萬變,似乎也難以趕及世界的節奏。不過,她的而且確一步步走過來了,也踏實地達成了一個個目標。但她又是如何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外在與內在之間,找到平衝點,再前進,以致令我們看見眼前散發着光芒,繼續讓人翹首以待的Cloud? 平衡始於開端 憑藉《全民造星III》的精湛演出,明明條件充裕,隨時能出道開展唱作生涯,但Cloud卻選擇停下腳步,用一年時間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比賽完結時甚為迷惘,也有很多恐懼。在想就算有機會入行,若音樂與心態上還沒準備好,真的要這麼貿然入行嗎?於是,我花上整整一年時間去籌備自己,如觀察別人處理問題的手法、摸索別人遇到負面評價時的應變方法,有了這些經驗的吸收,我方讓自己正式踏入這個行業。」一年的期限、一年的內觀、一年的完善自我,也讓她一年後遇上很好的團隊,所有事情的造就都來得剛剛好。原來,她的平衝法則,是始於還未蛻變之時。 Cloud與雲浩影一同前行 Cloud如真正的雲朵一樣,其新專輯《The Cloud》,論曲風、造型,也有力地向我們展現她的多變性、可塑性,與變幻無窮的特質。如此一說,難找定位嗎?「若然多變就是我本有的特質,能夠定義自己,那就任它成為我的標記,讓我變得更有色彩,繼續發掘自己更多不同有趣的面貌。」可見其「多變」,是因思路清晰明確所致,而非對自己方向模糊不清,而選擇讓自己用「多變」這詞彙去偽裝。 談及多變,Cloud坦然初出道時,曾為自己分割出兩個身分 ——「Cloud」與「雲浩影」,她續說:「我記得初入行時,會刻意將『Cloud』與『雲浩影』分得很開,她們有着兩個身分,前者為『人前』,後者為『人後』。我會覺得,做Cloud一定要完美無瑕,但到了現在,我會想看見站在人前的Cloud,能夠展現更多雲浩影的脆弱、雲浩影的影子,她未必再是完美的,但她更為真實的,也有她的可貴之處。」由此,Cloud與雲浩影也越來越接近了。彼此一同平衝,一同前行。 「我覺得Cloud是非常堅強的,亦擁有強大心臟去承戴負面評語。但私底下的雲浩影,是較易粉碎與脆弱的。我一直希望以『Cloud』的身分示人,成為大家的榜樣。但後來發現,好的榜樣,是應帶領大家學習面對脆弱,直面自己,提醒大家不需要太完美。」…

Read more

HUS專訪 x MEDICOM TOY 創辦人赤司龍彥 |BE@RBRICK 的靈魂人物

HUS專訪 x MEDICOM TOY 創辦人赤司龍彥 |BE@RBRICK 的靈魂人物

【#HUS專訪】這隻小熊,有誰沒見過?常以不同形象出現,也有分大大小小,或許也曾跟你喜愛的動漫人物 crossover 過,它的名字叫 BE@RBRICK。BE@RBRICK 是由日本玩具公司 MEDICOM TOY 所生產的人氣玩具,以其特殊的熊形設計和各種限量版本而聞名。BE@RBRICK 最初是在 2000…

Read more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改編台灣小說電影《人魚紀》從國標舞看大城市單身女性的孤獨感|新晉女導演黃綺琳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近年本地電影業百花齊放,單計去年上映的港產片已有二十多套,大部份更是由首次執導長片的新導演執導,令影壇增色不少,新舊碰撞底下刷出讓人喜出望外的新火花。芸芸新晉導演中,不得不提憑首作《金都》獲第 39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的黃綺琳(Norris Wong),初次執導就收到這樣的成績單,絕對是極其大的肯定及榮譽。2019 年完成《金都》拍攝後,Norris 獲得了第 56 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提名,從那時起就萌生對當地電影產業的興趣,2020…

Read more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霓虹再閃 燈火相傳|80 年代霓虹燈師傅 胡智楷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猶記得小時候的課本總會提及香港有「東方夜明珠」之美譽,要築起香港五光十色的霓虹夜景,不論是酒樓餐廳的七彩燈飾、戲院雀館的華美燈箱、還是極具標誌性的「蝠鼠吊銅錢」,無一不是交織出香港璀璨夜景的「暮」後功臣。萬家燈火,光暉過後,留下不只思念,還有竭力將手藝傳承的工匠:胡智楷師傅。 夜幕低垂  霓虹燈起 近年,不同的樓宇新政策以及頻頻出現的店舖結業潮,令到一塊又一塊霓虹燈招牌消失於大眾視野。每當「熄燈」之際,總會令編輯想起那句「黃昏點亮的霓虹燈業,終成黃昏產業」,曾幾何時大家在彌敦道抬頭向上望,掛滿橫街窄巷的霓虹招牌是大家認路的指標,是和朋友相約的聚腳點,是一個社區的標誌,也是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有份締造這些回憶的胡師傅,入行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在他 17 歲那年暑假跟隨父親到工場打暑期工,父親負責霓虹招牌的裝嵌工序,基於高空工作的安全考量,胡師傅只能「留守」地面負責玻璃的製作部分,自此正式踏足霓虹燈業。 八十年代為香港經濟起飛之時,也是霓虹燈業的輝煌時期,要知道在那最鼎盛的時段想入行,向一眾老師傅前輩拜師學藝絕非易事,全因一句說話:「教識徒弟無師父」,肥水當然不能流外人田,幸得當時工場的老闆大方賜教,所以胡師傅也成為少有被相授霓虹燈工藝技術的幸運兒,一做便快將四十載。 Previous Next 「老闆人很好,給我很多時間去學習和練習,而且也很鼓勵學徒多出外見識——因為在屈光管的學師階段其實是不停地『嘥錢』,不論是材料、電費、石油氣費,通通都是沒回報支出。再加上以前的師徒制度並沒有如大眾所想的緊密關係,所以要學滿師真的要靠自律靠練習。」 「那時最難忘是出海參與製作船舫的霓虹招牌。」 人在。燈在 中銀大廈外牆、朗豪坊天台的半圓形球體裝置,大家耳熟能詳的香港地標均出自胡師傅之手,當然師傅的作品不止於此,只可惜更多的早已被一一拆卸。樂天知命的他沒有流露出失落之情,反而認為推陳出新是行業的必經階段,師傅笑言:「舊招牌不走,新招牌不來!」,大眾對審美有要求,單憑霓虹燈的艷麗奪目已經不能滿足商鋪的胃口, LED 燈牌能閃爍能變色,變化多端的技術及較低的製作成本逐漸取代霓虹燈,成商家的招牌首選。 見證輝煌,歷經式微,身處浪潮其中的師傅未見唏噓,反倒是樂觀地認為「霓虹燈招牌愈少,愈顯矜貴愈多人會珍惜,只要有人喜歡,這門手藝便不會消失。」說不定真的如胡師傅所言,當他朝滿城盡是…

Read more

HUSspecial-x-UNIQLO-UT-新任創意總監河村康輔|「希望UT不僅只是印花T恤這麼簡單」

HUS專訪 x UNIQLO UT 新任創意總監河村康輔|「希望UT不僅只是印花T恤這麼簡單」

【#HUS專訪】簡約日系時裝品牌 UNIQLO 由柳井正於1984年創立,憑藉其大眾化的設計、高 CP 值的品質與親民的價錢成功俘虜男女老少的心。而品牌其中一個最出名的系列,相信非UT莫屬。UNIQLO早於2003年時首度推出印花T恤,5年後正式命名為UT系列,經常與各大知名品牌、設計師、藝術家、影視及遊戲公司合作,將流行文化融入塗鴉設計,推出各式各樣的T恤系列,讓普羅大眾愛不釋手。 身為日本拼貼藝術家及平面設計師的河村康輔(Kosuke Kawamura),擅於以解構及破壞的方法將原創作者的印刷作品進行二次重建,利用堆疊的方式拼接出大膽創新的作品,暗灰的風格充滿個人特色,早於2019年時更與 UNIQLO UT 結下良緣,合作推出《龍珠Z》聯乘系列,去年河村康輔獲 UNIQLO…

Read more

HUS專訪 | ALFRED X KIT WAN 《in the round》舞台服飾訪問

【#HUS專訪】在過去的 2022 年尾,大大小小的演唱會讓眼睛和耳朵都靜不下來,簡直是視覺和聽覺的饕餮盛宴——同時也讓作為舞台服裝設計師的 Kit Wan 分身乏術。相信大家都對 Kit Wan 這名字並不陌生,作為逐漸征服舞台的設計超新星,不論是奪目的舞台服飾還是浮華繁雜的裝置藝術,在他手上都能弄出別出心裁的華美配搭。 早前一連兩場的許廷鏗《in the…

Read more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