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HUS專訪 x 香港藝術家鄺鎮禧|個展「備註 PS」 展覽為Para Site新設的空間揭開序幕

【#HUS藝術】Para Site於十樓增設的新空間,由香港藝術家鄺鎮禧個展「備註 PS」以場域特定展覽形式揭開序幕。走進一個全新的空間,我們往往都會設法為它下定義,鄺鎮禧則透過四件全新委約作品,為我們提供其中一個閱讀此定義的方向與線索:「若然一些東西未必能夠以原址展示,那這些東西便能安放於此地。」空間成為原址的『備註』,將原址的一些不可能,放置於充滿更多可能的新空間內,平衡兩時空。

展覽「備註PS」,帶我們前進,但當觀看他的作品與敘事手法,你卻突然又難以拾起任何詞彙給展覽下一個定義。對了,他確實有意模糊你的固有想法、你平日對事物的慣常判斷。倒不如嘗試用不慣常的思維,以懷疑的態度去解讀當中意義,或許你會看見作品背部更有趣的象徵性。

「備註 PS」種種念頭


之所以有「備註 PS」出現,因鄺鎮禧對兩字有不同的詮釋,卻同時不為它過度修飾,用真實的經驗與本身的事實講述兩字:「書本的前言後語大多均有一個postscript;再者,我過往的作品,都會用一些現成物,而我會將這些現成物嘗試掏空或改造,同時我又會設法保留其原貌,讓大家回到現實生活裡,望大家能以一般的經驗看待現成物,這意味,我只是為一些東西添加了多一個經驗在內,這點與『備註』的關係甚帶吻合;其次是
,para site之所以有新的空間,以我理解,是想新空間可容納舊址未必能夠容納的東西;而適逢para site簡寫也為PS。」種種巧妙、緣故與觀察得來的結論,便漸漸引導鄺鎮禧走進「備註 PS」的漩渦

回應空間本身


鄺鎮禧說展覽中首個作品是樓梯。走進空間,會看見兩個完全未被撫平與雕琢的門,門的前後方被放置了兩級樓梯,鄺鎮禧說,製造樓梯的原材料,是來自這兩道被掏空打通的門所剝落下來的材料,「用了這兩道門所粉碎下來的石,再加工成混成物,最終變成了樓梯。我當時看見此空間的這個框架,我便很想作出回應。樓梯與門好像是一體,但其實兩者又是獨立的,於是彼此都成為了一個『備註』。」 他有意用此空間所遺留下來的元素去堆砌出作品;或那些不被注視,被稱之為廢料的東西,又可用另一種方式成為空間的一份子嗎?

然而他連這裡的塵都不放過,都被鄺鎮禧活用過來了,「這大管道內的,都是這個空間的塵。」有趣的是,吸塵機同時所發出的極大躁音,原來都是刻意的,「這個音量,剛好不會蓋過我們之間的聲線,在既輕又重之間徘徊。」不過作品的喻意又是甚麼?他說都交給觀眾定斷。其想法,都屬次要,我們的主觀感受、因作品而產生的感受,他說比作品本身更可貴,因為我們正在用自己的方法跟作品回應着、溝通着。

被打擾的光源


經驗所談,慣性去理解,有人必有光,但誰來定義光一定要為人類服務?我們的出現,可能本身已阻礙了自身去理解光的本質性,光可以是發光物的一種機械屬性;又有說光源向四面八方發射的微粒所組成;光之所以發光,是束縛於光源原子裏的電子運動,典故中多種理論及說法,也正在質問着你,你又有多了解光呢?

我們都自以為光的存在是為了人類,然後人類為之定義,那若然我們的存在是正在擾亂帶着有光的空間呢?於是,在展場之中,當你走過每一盞燈所屬的感應器時,它都不會亮起,反之是熄滅,「人流,好像對於一個展覽非常重要,又好像正幫忙一個空間亮燈之類,不過,我們有否想過,我們都不經意地會turn down、turn off了一些東西,騷擾着一些東西與空間的本質與去向呢?」

反反覆覆


另一個置身於展覽中的作品,則呈現在的窗上,主要物料由藝術文獻組成:「藝術文獻之使用,在香港普遍是用來閱讀資料。但文獻對於不熟悉文字的我來說,它只是一張擁有顏色、擁有厚度、擁有texture的紙張。」它將文獻拼湊,黏在窗上,成為阻隔光源內進的
牆紙,再用之全封了所有的窗,然後再用紗紙機打磨,某些部分不時磨出半透樣,透着微約的光線,視覺效果非常有趣。你又如何解讀作品呢?他再次止住自己說話,想待觀眾自己問問題——問藝術家給你的問題,再問作品本身問題,最後問自己問題。 

作品的物料、形式、對象均不一,問鄺鎮禧用甚麼關鍵詞去貫穿整個展覽?他說「反覆」來概括,「若果樓梯與窗上的牆紙是需下功夫多一點,但基於前方兩者與空間的貼服關係,所以它們都變得輕了;塵本是輕的,你認為不難處理吧,但基於它要流通,則需要一個channel, 它就會瞬即變成了一個odject。」重變輕,輕變重了,反反覆覆,叫人站在彼岸去理解。

反覆的態度,從何時習慣?對待世界的方式,又需反覆嗎?「不要相信他人的話語與嘴巴,閱讀其行動。有時結果非能即時得悉,不要慣性為事物作即時的判斷。有時大家所一致認為的差,可能只是為了配合預期效果,甘願塑造一個景觀、假象,去製造一個恐慌,讓市場控制。」所以藝術家所指的「反覆」,可以很不藝術,可以是很日常的思維;也與「反抗」,一線之差。 


鄺鎮禧(1987 年生於香港;現居住、工作於香港)的創作特質具備了冷靜而敏銳的觀察,作品自日常提取了對應於事物結構的樣態,並透露出物件與自身脈絡間運作的斷層。在這樣的觀念下,其創作涵蓋繪畫、裝置及影像作品,在不同形式中呈現強化和抵消之間的張力。曾於國內外機構舉辦展覽,包括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2022年)、蘇黎世 Last Tango 藝術協會(2020、2018年)、香港牛棚藝術村(2019、2013年)、北京泰康空間(2018年)、曼徹斯特東亞與東南亞當代藝術中心(原華人當代藝術中心,2017年)、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2015年)、香港1a空間(2008年)等。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備註 PS|鄺鎮禧個展
地點:Para Site藝術空間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77號 榮華工業大廈10樓B室
日期:5月12日(週五) – 6月18日(週日)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