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藝術】說起「香港漫畫」,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應該也離不開《麥兜》、《老夫子》,又或者是八、九十年代冒起的《龍虎門》、《中華英雄》、《風雲》及《百分百感覺》等動作及愛情漫畫。對於年輕世代而言,上述這些經典作品可能都從未聽過,而「香港漫畫」這個概念在今天亦顯得越趨模糊。事實上,近二十年來的確好像也沒有什麼能大熱跑出的本地漫畫,曾經風光一時的漫盡業亦步向夕陽,一去不復返。
在眾多港產漫畫中,由王澤開創的《老夫子》系列可謂見證歷史興衰更迭的經典標桿。早於1962年開始在香港報章雜誌刊載的《老夫子》,以數格漫畫形式描繪主角老夫子聯同好友大番薯、秦先生等角色的生活逸事,以幽默手法諷刺時弊,呈現當時華人社會的日常百態。作品推出後大受歡迎,隨後相繼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等多地出版,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改編成多部影視作品,掀起迴響。它更是港產漫畫搬上銀幕次數最多的代表作,橫跨粵語黑白片、卡通電影及結合真人演出的3D動畫,領先時代步伐。《老夫子》跨越大半世紀,伴隨不少香港人成長,經歷社會變遷,是老港情懷的永恆烙印。
想喚起童年回憶,又或者重新認識《老夫子》這個香港的地道標誌,不妨一覽Lucie Chang Fine Arts近日舉辦的「老夫子‧花前月下」王澤個展。活動展出「好時光」、「冇問題」、「弦外之音」、等多部《老夫子》系列作品,呈現漫畫家王澤於多元藝術領域的不懈探索。
王澤,是為人所知的「老夫子之父」,但你知道黃澤其實不只一人,是父子二人的一脈相連嗎?在六十年代初,王家禧以他的長子之名「王澤」作為筆名創立《老夫子》漫畫。1995年,眼見爸爸年事已高,長子王澤承繼了《老夫子》的漫畫創作,為這個當時家傳戶曉的系列注入新鮮元素。王澤主理後不斷在色彩運用與造型手法上尋求突破,讓爸爸多年來的心血結晶融入不同的藝術媒界,予人耳目一新,讓經典歷久不衰。
在今次的展覽中,展品涵括兩代作者王澤父子共28幅的珍貴手稿,從歷年變化間體現《老夫子》的新舊交融,見證父子兩代堅守傳承的港漫傳奇,別具鑑賞價值與時代意義。
在日新月異的世界裏,《老夫子》或許難敵歲月洗禮,已不復當年勇,這是不爭的事實。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縱使它在市場上難免有凋落之時,但在一代人的心目中依舊有着重要的位置;是情懷,是回憶,是一份親切的歸屬感,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永續流傳。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