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講漫畫,你或會想到日本;但若講「港漫」,你會想到甚麼?是散發俠義氣息的《古惑仔》、《風雲》?還是滲透角色魅力的《老夫子》、《麥嘜》?無可否認,曾屬全球三大畫風之一的「港漫」,陪伴了不少人的童年時光,而蘇頌文(Pen So)正是其中之一。
但轉眼年華,從當代流行走到今日近乎夕陽之態;而他卻從愛看漫畫、熱愛畫畫到變成「我是漫畫家」,這一路更是世事多舛。
不管韶華將盡還是方興未艾,再難仍願意憑筆寄意,延續漫畫的星星之火。所以這個說故事的人,希望能讓你駐足片刻,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從日漫到 港漫
擅用墨水筆作畫的Pen So,在細膩的筆觸、黑白的線條下拼湊出超現實元素的風格,創作題材驚豔,更獲獎無數,於香港和世界各地展覽。講頭銜,或許你未必熟悉,但他的作品,你總會看過一二 —— 一幅幅黑白的畫作,從香港景物到著名人物、從都市傳說到都市熱話,繪出香港獨有的人、城之態,作品還遍佈網絡及現實世界。
作為新一代的漫畫家,他當然也是愛看漫畫之人。說到和漫畫淵源,卻是童心未泯地如數家珍,「小時候愛看日本漫畫,而第一本看的漫畫應該是《龍珠》,所以初期畫的都是偏向Q版卡通、簡單的線條風格。」
從小時候在報紙檔買漫畫、看漫畫的經歷都一一盡訴,但愛看漫畫就要熱愛、投身畫畫?「你或會看過些熱血作品中的主角,突然說『我要做漫畫家』後便像路飛衝出去,但真實並不是這樣的。」他笑着道。
回想過去,從模仿着《龍珠》作畫到演繹自己的風格,卻是被「港漫」所啟發。「小時候認為『港漫』是大人看的漫畫,或麻甩佬看完會捲著、收在褲袋裡帶走的那種。直到同學們買《風雲》來看,我才開始接觸『港漫』、發現到真實系的畫風之美,亦慢慢改變了我的風格。」
黑白的 啟示
他拿起畫筆,在黑白世界留憶。我想,要真正認識Pen So,便要先了解他的作品。

看他作品的第一眼,必定是被黑白色彩所奪目。「我喜歡黑白分明的對比,所以小時候的畫畫練習,除了會臨摹漫畫、參考許多香港舊照片外,也甚愛看粵語長片,更曾幻想過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黑白色,所以很喜歡舊香港。」他笑言。
黑白,是經典,是他接觸漫畫之始,亦是他的懷舊方式;而對黑白的執着,正是他對黑白的一往情深。說著說著,他更憶起當日會考赴考美術時的突兀,「每個人都像是高手上身,把很多顏料和不同畫筆都攤放在桌上,唯獨我只有一支墨水筆,也沒什麼好準備。就似戇豆先生去考試,感覺考場裏的人都似是在取笑我,鄙視我用Hi-Tec-C 0.3。」
但他用一支筆,畫出了對黑白的堅持外,還以事實證明,黑白也絕不遜色。而褪去斑斕的色彩,畫作更見線條和陰影之美。或許予人印象深刻的,並不止是他筆下的清一色黑白風,還有他看每件事的角度和趣味性。
Pen So 的 Pencil
他的作品看似簡潔精練,其實複雜講究,尤其在極致的對比色下,故事成了最鮮明的主角,更注重神韻和意識。「我喜歡看動畫和漫畫,也很喜歡講故事。小時候畫畫也會用整本畫簿去構思一個故事,甚至有分鏡、故事、封面和預告,彷彿是一本完整的書。」
所以自出道以來,他推出一本又一本的漫畫創作:從繪本《香港災難》、與余兒合作的《九龍城寨:浪漫大逃亡》場景故事畫集,以及遊戲感十足的《禁靈書》等,各有各精彩。而每每提及Pen So或其作品,也不得不提到香港。換句話說,他就是一個「很香港」的代表。
那香港就是他的創作元素?他思忖道,「我是很敏感的人、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我所畫的都是令我有感而發的事,尤其要『貼地』。」
他試以上個月水浸時畫的作品解說。
那是我邊濕著腳邊畫的,並不是單憑所聽所講就能感受,而是親身體會,才明白那水浸的厲害程度,作品才立體。

所以作品中的寫實,大多都是源自一份身同感受,不論是筆下的城市還是人物。

他再以動漫節的所見所聞為例:等巴士時,他碰到一頭藍髮、身穿cosplay打扮的女生,但旁邊提着菜的長輩卻若無其事。
那幾天的香港是很動漫、很ACG,動漫人物和現實真人可以和平共處、一起日常生活,我覺得很有趣。
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感受這地方所發生之事,而我的創作能讓人有所共鳴。
他認真道,「就算我的受眾只有少數,但起碼有人知道、喜歡或享受我的故事,哪怕只有一個知音或共鳴者,那便是我的成功感。」
印刷 不似 預期?
綜觀其他地方或城市的漫畫發展,幾乎都擁有其漫畫平台,不再只靠紙本,唯香港卻是蝸行牛步。要是以遊戲關卡作比喻,那在香港把漫畫印刷成書,算不算已是「爆機」的LEVEL?「現在出版漫畫是比以往容易,因印刷技術的方便、印刷量減少、也不用靠出版社和發行商,減省了許多程序和門檻。但矛盾的是,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似乎不需要印刷都可達到傳播訊息的效果。」他慨嘆道。
以前「印漫畫好比印銀紙」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返,尤其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近年的印刷本每況愈下,大家都說出書已賺不到錢。「我記得馬Sir(馬榮成)在漫畫大師班中說過,畫畫是搵不到食的,叫大家當興趣就好,用一份正職來養着這興趣吧。」
縱然唏噓,但他仍選擇迎難而上,推出了五本實體作品,而每本都有新的閱讀體驗,把印刷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至。特別是2022年推出的《回憶見》,不僅從77個國家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贏得「第十六屆日本國際漫畫奬 銀奬」,更從第一版加印至第三版,其銷量屬空前盛況。



這算是印刷的小小曙光嗎?他卻否定道:「加印的印刷門檻其實是愈來愈高,而投資加印第二版的錢,通常都是用第一版所賺的,所以行家們也說加印會由盈轉虧,搏不過。」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印刷仍是無往而不利的選擇,「畫畫正是慘在被動、要等機會到,而出書就是唯一的轉運方法,類似歌手推出派台歌或新碟。即便不賺錢,至少也是一個宣傳或介紹的機會,SALE夢想、熱血也好。」
「我覺得現在的印刷有別以往單純賣故事的作用,而是希望做到精品化的效果,所售賣的、人們所收藏的是我的風格,當是宣傳或卡片也好。」他緩緩道,
至少希望做一本書,會多一個機會能讓別人看到,告訴別人我還在。
相信漫畫. #pensocomics
漫畫生涯,早已注定不可能穩妥,而今時今日的創作空間,更是制肘處處。「借用《嚦咕嚦咕新年財》的一句台詞:『爛牌有爛牌的打法』,就算一開局就是爛牌,也可以先食住雞糊,至少是個機會,創作也如是。若能在限制和逆境裏做創作,又能做到自己想做的,我覺得成功感會更大。」
所以他的創作也一直突破想象和多元,漫畫、動畫、展覽、廣播劇,甚至是互動兼有聲效的鬼故,創意不斷。他也坦白道,漫畫令他學到很多東西。「以前我沒有自信也不敢告訴別人『我是漫畫家』,只說是做創作的;但現在,它是我很重要的身份、帶給我很多東西。獎項之外,還把我帶去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屬全球三大漫畫節之一)、登上國際漫畫舞台,讓我有底氣、敢承認『我是漫畫家』。」
他在末日中尋希望,但單靠這點火、保持熱情,就可以燎原嗎?「我在《回憶見》的後記曾寫過一句:你以為列車到達目的地便已是終點站,但其實還會有下一站,而下一站也未必是最後一站。」

當訪問結束之際,Pen So卻看到攝影師手上的飾物,令他的漫畫魂又再燃起,和對方娓娓道來⋯⋯ 大概,他對漫畫的熱愛,是這一生所熱衷亦無法放棄之事吧!

蘇頌文(Pen So)
香港漫畫家及插畫師
以黑白、線條結合超現實元素創作,於香港和世界各地展覽參展,如代表香港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出版作品:
《香港災難》、《九龍城寨:浪漫大逃亡》、《禁靈書》、《災難之後》、《回憶見》。
獎項殊榮:
「第七屆漫畫新星大賽繪本冠軍」、「第28屆香港印製大獎優秀出版大獎 ─ 最佳出版意念獎項」、「第29屆香港印製大獎 ─ 黑白及雙色書冠軍」 、「2017、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 一 圖文書出版獎」 、「首屆港漫動力 ─ 特別嘉許奬」、「第十六屆日本國際漫畫奬 一 銀奬」 等。
SPECIAL THANKS.
PEN SO @PENSO
PROJECT COORDINATOR. LOUYI @LOUYIWONG
EDITOR.LOUYI @LOUYIWONG
VIDEOGRAPHER. Hiumings, TKC_ANSON
POST-PRODUCTION. Hiumings @hiumings
DESIGN.LING LING @0101_LE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