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Gear Up!】絲打起頭|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 郭氏女孩 專訪

【#Gear Up!】不知道大家對舞龍舞獅的印象如何呢?編輯猜想大多是開張奠基、大時大節,才會見其蹤影吧。其實龍獅運動已有多年歷史,舞龍獅本是武術的輔助運動,舞得出色,功夫自會進步。時至今日,龍獅已獨立發展成一種集合武術、體育、藝術和娛樂的運動,箇中的文化象徵和技巧,使得龍獅運動亦成了一項表演藝術。

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醒獅運動雖講求力量和速度,但並不只讓男士專美於前,這次邀來的一群香港女生,誓要成為龍獅界的巾幗梟雄,她們就是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的「郭氏女孩」。

盤起秀髮 開始修煉

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於 1949 年成立,歷經代代相傳,男兵女將固然多不勝數,而「郭氏女孩」就是醒獅團新生代的代表。「郭氏女孩」成員包括:Y5、凱熙、可可、泰妹、Yanni、Rainbow,還有一位是訪問當天缺席的 Irene,而三個獅頭分別被賜名「巾幗」、「良玉」和「婉貞」。問及「郭氏女孩」的組成,泰妹說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初衷,只是為了一個「型」字。

第一次一起經歷全女班北獅比賽,
全港只有我們派出全女班去北獅(比賽)。

有看過醒獅的讀者都知道,北獅台離地甚高,跌跌碰碰在所難免,還要冒著受傷破相的風險,你一跳我一接,到底除了有型,還有什麼驅使她們繼續呢?「我們心裡是介意的,但真的喜歡做這件事。」可可說。一隻獅子需要獅頭獅尾合力撐起,「郭氏女孩」靠的則是足夠的默契和信任,即便有隊員遭逢傷患逾一年才能歸隊,也即便是有人在獅被裡大放臭屁,作為團隊依然賦予無限包容和支持。

「威風的都是獅頭,其實如果獅尾在流淚,也沒有人知道。」- 泰妹

二十出鞘 頂天立地

莫看她們年紀輕輕,其實整體的平均龍獅生涯以十年起跳。Rainbow 說:「要堅持一件事這麼多年是很辛苦,但『郭氏女孩』是我一直堅持回來的原因。」十年過去,大家都各自要面對社會,工作、生活、身體狀態,通通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但比起身體,她們的心更誠實。「是『郭氏女孩』把我們聚在一起,不是我們有意地去組成『郭氏女孩』。」現實沒拖垮她們,反倒是為熱血添上更多堅持。

看著她們奪眶而出的志氣,與訪談中所流露出的青澀,猶如回到讀書時期一樣。現年 21 歲的泰妹,已經為自己訂下 30 歲前要跳到梅花樁的目標,矢志要將英姿留給「Zoom 仔」細味。然而,聽著她們不斷提及「受傷」和「跌倒」這些字眼,讓編輯不禁想問她們一句:「值得嗎?」及後,快思慢想了她們的話,就覺得不用再多問了。

.龍飛鳳舞 百世流芳.

如果有留意小薯茄,那應該有看過「郭氏女孩」教舞獅的影片,但其實是次合作並不是「郭氏女孩」首次曝光於社交媒體,她們開設了 IG 帳戶紀錄練習日常,甚或希望藉此能招攬更多新血。可可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我就是想別人看到十年功在哪裡。」有過程才有結果,將背後辛酸公諸同好,其實別有用心。

其中,編輯在訪談末段將話語筒遞給較寡言的一兩位成員,問道她們有沒有什麼想說的話,她們都同樣答我:「我真係好鍾意龍獅運動」,那麼,如此喜歡龍獅的「郭氏女孩」日後還有什麼發展大計呢?泰妹說期望能參加更多比賽和演出,更提到廿四節令鼓這個傳統習俗,是一種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令為靈感,結合南方廣東獅鼓和傳統書法藝術,而她們則會為接下來的令鼓成為戰鼓和圓鼓的鼓手。

血與淚背後,何嘗又不是份份青澀可愛?

願 絲打起頭 戰無不勝 南北獅鼓 龍躍鳳鳴

SPECIAL THANKS.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 郭氏女孩 @KWOKSGIRLS
DIRECTOR.HIUMINGS @HIUMINGS
PROJECT COORDINATOR.KAPO @KAPOVV
EDITOR.FUNGS @RRICORICO
VIDEOGRAPHER.HIUMINGS @HIUMINGS, TSE CHUN, WILL.CHAN
POST-PRODUCTION.TSE CHUN
DESIGN.LING LING @0101_LEXXI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