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Author page: Hoi Yin

WOAW Gallery 呈獻Giorgiko 個展《The Seed of Peace》

【#HUS藝術】位於香港灣仔日街的WOAW Gallery最近非常熱鬧,因其正熱切為駐洛杉磯雙人藝術家組合Giorgiko的個展《The Seed of Peace》籌備當中。一共為我們帶來25幅全新的油畫與墨水畫,均以不同形式探尋和平的過程及獲取其的代價。夫妻二人的宇宙世界觀構想源起於2012年,來到今天,他們的作品又如何以另一種有趣的形式呈現他們的想法呢?而值得一提的是,這是Giorgiko在香港展出的首次個展! Giorgiko的作品通常透過童趣角色和神秘的犬隻論述人類體驗的情感層面,而的後者則代表着人類精神和靈魂當中的純真和性慾。今回,他們都一貫用童趣方式,欲帶領觀眾探索對和平的追求,「畫中的童趣角色穿梭在焦土、狂風暴雨和野狗之間,尋找着庇護所。此全新系列的藝術品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顆成長為純白色橄欖樹的神聖種子,它與混亂的環境形成柔和的對比,為孩童帶來和平。」此外,夫妻二人也從基督的神聖故事中汲取靈感,他們指那是一個為人們帶來和平的故事,講述有關基督自我犧牲中的死亡與復活。而展覽亦將呈現一個與之相同的故事,圍繞一顆種子的死亡和重生,它將長成一株新的植物,為蔭下休息的人提供一抹影。我們可見藝術家二人總對故事擁有大膽的假設與詮釋,帶領觀眾以全新視點審視坊間一直流傳的故事與思想。 Woaw Gallery表示:「Giorgiko的作品結合了Trisha的角色中的簡約甜美和Darren的街頭影響、古典繪畫技巧及玩味的過時元素,使他們的角色超越空間與時間。Giorgiko在其繪畫及素描中和諧融合古典與當代風格技巧,一再探討主題如流離失所之感、探索同理心、保存希望和維持純真。身穿都市服裝的角色似是困在了荒野中,而身穿歷史服飾的角色則滯留在世界末日的城景裡。在太空中被遺忘的犬隻們夢想着回家,粉紅色頭髮的女孩們亦如是。」 Previous Next 再為大家補充,Giorgiko是由一對夫婦組成的雙人藝術家組合,成員為Darren Inouye(生於1989年,洛杉 磯)和Trisha Inouye(生於1989 年,洛杉磯)。這對夫妻於加州的ArtCenter設計學院在學時首次遇見對方。Trisha的繪畫技術才華早已廣為人知,年少時Darren則深深喜愛塗鴉及嘻哈舞蹈,兩者結合,方令Giorgiko以繪畫為展現作品的重要方式,也令Giorgiko的宇宙觀中帶地下文化色彩。創作之久,他們一直希望以憂悒的風景和童趣角色創造一個與我們平行的世界,打開一扇窗,讓我們可以真誠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也真實地面對所有的缺陷與絢麗。同時用藝術品提醒我們,和平是不能強行奪取或製造,而是需要輕輕地栽種。 「The…

Read more

跨媒介藝術項⽬「METAMOMENTS」邀六位藝術家 用自身創作手法探討⼯作與精神健康的概念 望觀者能從中減壓

【#HUS藝術】生活與工作,都注定拘束、不無挑戰與變化,壓⼒無處不在。但這一切,真的可被合理化嗎?也可視為理所當然嗎? 策展團隊MUSTHAVEKEYS所策劃的跨媒介項⽬「METAMOMENTS」⼀改傳統,選址位於啓德的全新商業綜合⼤樓AIRSIDE。多個場域特定藝術品探討關於⼯作的概念,包括⽣產⼒、⾃我形象、同事關係等等。望為參觀者提供獨特的藝術體驗,引發思考,助他們減壓。 主題Meta-Moments源⾃研究⼼理學家Marc Brackett的⼀個概念:Meta-moment是⼀個短暫的停頓,就像打開⼀扇窗,讓我們退後⼀步,從新⾓度審視眼前⼀切,從中找到平靜,親近更美好的⾃⼰。項⽬利⽤真實⼯作環境的場地,探討⼈們能否在⼯作間內做到「處在當下」,在個⼈、⼼理和社會等不同層⾯達致平衡。當我們⾯對⼈際衝突、長⼯時、被侵蝕的個⼈空間等逆境,若能找到⽚刻的meta-moment,連結真實的⾃我,就能平靜地接受現代⼯作的各種混亂和挑戰。 媒介項⽬「METAMOMENTS」中,策展團隊分別邀請了六位藝術家,包括Shane Aspegren、鄭智禮、李美蓮、李穎儀、倪鷺露和曾景輝,分別為是次項⽬設計多個場域特定作品,包括混合媒介、陶瓷、影⽚、現代舞等等,探討關懐、正向⼼理、處在當下、連繫、及抗逆⼒等對⼈類健康⾄關重要的主題。眾藝術家均擁有不同視覺及表演藝術背景,但他們都⼀直關注⼈的⾝體、精神和情緒健康。 Previous Next 尚未到展期,我們可從文章先了解各藝術家的創作意念。 Shane Aspegren的《⼈不能再次感受同⼀⾝體》是由錄像、⾳響及混合媒介組成的裝置藝術,意念源⾃⽔,⼀種藝術家在帶領冥想時經常提到的元素;鄭智禮的機械裝置作品《器》由⼀張普通的辨公室⼯作枱組成,抽屜重重覆覆的不停開合,比喻現代⼈⼯作時的狀態;而李美蓮則以⼀系列視覺藝術作品⿎勵參觀者重新審視⾃⼰的⼯作境況和內在⾃我,包括他們不欲旁⼈窺視的⾓落;藝術家李穎儀利⽤場域特定展品《⼯作與時⽇》向參觀者揭示⾃⼰的創作過程。藝術家在整個展期內都會在場館現⾝,保持單⼀⽇程,和上班族⼀樣定時打卡上下班;在裝置作品《⼀吸⼀呼》中,倪鷺露在項⽬場景堆疊起的紙箱上畫上⼈物,比喻我們為⼀件件⽣活上及⼯作上所需處理的事情所構成;曾景輝的作品《感》結合裝置、攝影、錄像和舞蹈,展示⾝體和⼼靈在⼯作間中的溝通和協調。 「META-MOMENTS」只供已於網上成功登記⼈⼠參觀。詳情請參閱活動⽇程。 Previous Next META-MOMENTS 地點:AIRSIDE 地址:九⿓啟德協調道2號  ⽇期:2023年4⽉22⽇ ⾄ 5⽉7⽇ 開放時間:星期⼀⾄⽇ / 12:00…

Read more

李欣儀個展《序列》已揭幕 藝術家分享創作理念 帶我們一起觀察城市內平凡而美麗的場景細節

李欣儀個展《序列》已揭幕 藝術家分享創作理念 帶我們一起觀察城市內平凡而美麗的場景細節

【#HUS藝術】誰會在意後巷上生銹的水管?又有多少人會在意馬路上整齊排隊着的路面情況與風景?一切城市毫不起眼的風景,沒有人特別想去留意吧,因為它們都成日常事,日日夜夜參與和界入着我們的生活,但本地藝術家李欣儀(Abby Lee)卻不以為然,她一直被這一種低調的風景吸引着,甚至將其成畫中主角,而風景也帶領 Abby 去到更遠、更優秀的地方,讓她一再舉辦個展——《序列》,讓她繼續彰顯「自己」的美麗。 是次展覽一共展出 14 件木板壓克力繪畫作品,當中每件作品都存在着藝術家的一貫風格,橫直有序的線條、整齊排列的車隊、穿上整體「白衣」的人像,不過,今回展覽,則多了樹木,也比以往多了人像,因此誘使《幾度空間》、《人類的排序》、《等待進入隧道》 的誕生,以上都較為特寫着樹與人。「 作品《等待進入隧道》中,你所看見的車隊與人,並非主角,而是後方林立於公路旁的樹木。」她坦白,近年觀察樹木比以往多,細看當中,遠近也有其有趣之結構與細節,值得用畫筆記錄。再到人像,必定要提《人類的排序》了,但她強調,這張大特寫並非單指向人類,再仔細點說,是大特寫着人類的耳朵,「若只專注在人類的耳朵上,乍看會以爲各人無異;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單看一個身體器官,亦可找到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有的耳朵較薄沒耳垂、有的較圓潤厚實、有的耳骨較突出……原來,人類是一個求同存異的族群。在追求群體的統一性和紀律的同時,不妨緩下腳步,發掘這個社會跌宕有序的細節,尋找大調中的小調。」…

Read more

平衡氣道 |HUSTL. issue #APR 2023 封面人物 雲浩影 CLOUD 

【#HUSCover】雲浩影(Cloud),這朵雲,在這兩年間不斷幻變,常以不同的姿態與形狀示人。今年1月1日,她更站在叱咤頒獎禮上,接過女新人金獎。 要知道,活在光速時代裡,誰又敢說突圍而出是易事?即使雲朵瞬息萬變,似乎也難以趕及世界的節奏。不過,她的而且確一步步走過來了,也踏實地達成了一個個目標。但她又是如何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外在與內在之間,找到平衝點,再前進,以致令我們看見眼前散發着光芒,繼續讓人翹首以待的Cloud? 平衡始於開端 憑藉《全民造星III》的精湛演出,明明條件充裕,隨時能出道開展唱作生涯,但Cloud卻選擇停下腳步,用一年時間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比賽完結時甚為迷惘,也有很多恐懼。在想就算有機會入行,若音樂與心態上還沒準備好,真的要這麼貿然入行嗎?於是,我花上整整一年時間去籌備自己,如觀察別人處理問題的手法、摸索別人遇到負面評價時的應變方法,有了這些經驗的吸收,我方讓自己正式踏入這個行業。」一年的期限、一年的內觀、一年的完善自我,也讓她一年後遇上很好的團隊,所有事情的造就都來得剛剛好。原來,她的平衝法則,是始於還未蛻變之時。 Cloud與雲浩影一同前行 Cloud如真正的雲朵一樣,其新專輯《The Cloud》,論曲風、造型,也有力地向我們展現她的多變性、可塑性,與變幻無窮的特質。如此一說,難找定位嗎?「若然多變就是我本有的特質,能夠定義自己,那就任它成為我的標記,讓我變得更有色彩,繼續發掘自己更多不同有趣的面貌。」可見其「多變」,是因思路清晰明確所致,而非對自己方向模糊不清,而選擇讓自己用「多變」這詞彙去偽裝。 談及多變,Cloud坦然初出道時,曾為自己分割出兩個身分 ——「Cloud」與「雲浩影」,她續說:「我記得初入行時,會刻意將『Cloud』與『雲浩影』分得很開,她們有着兩個身分,前者為『人前』,後者為『人後』。我會覺得,做Cloud一定要完美無瑕,但到了現在,我會想看見站在人前的Cloud,能夠展現更多雲浩影的脆弱、雲浩影的影子,她未必再是完美的,但她更為真實的,也有她的可貴之處。」由此,Cloud與雲浩影也越來越接近了。彼此一同平衝,一同前行。 「我覺得Cloud是非常堅強的,亦擁有強大心臟去承戴負面評語。但私底下的雲浩影,是較易粉碎與脆弱的。我一直希望以『Cloud』的身分示人,成為大家的榜樣。但後來發現,好的榜樣,是應帶領大家學習面對脆弱,直面自己,提醒大家不需要太完美。」…

Read more

小林麻衣子Maiko Kobayashi訪港 於Gallery Ascend呈香港個展「流浪之心的地方」

【#HUS藝術】站在一張張神情空洞、若有所思的嘴臉面前,畫中的主角讓你感受到其痛苦與脆弱,她們也彷彿嘗試試探着你,鑽進你內心深處,讓你也非得將自己的脆弱交託予對方,與作品中的主角來一場真實對話,一起面對世界的荒謬。這就是藝術家小林麻衣子Maiko Kobayashi所有作品的力量,有力揭示我們內心的真實世界。其香港個展「流浪之心的地方」也經已對外開放,部分並有展於Art Central,誰也不能錯過。 「當我認識這個世界越多越會感到無助,但是亦發現人類擁有不可缺少的東西,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失去活力。而我的內心充滿了勇氣和希望,這種矛盾的感覺所產生的摩擦,也就是我畫畫的動力。」對小林麻衣子來說,人類的情緒是相對與極為敏感,此刻可處於心境平靜,但下一秒卻可因恐懼而感覺緊張焦慮。是次藝術家的個展,便是為了彰顯這兩種極端狀況同時並存的狀態,而展覽上的十一幅作品,也是她個人情感衍生品,展示了其內心的宇宙。 Previous Next 藝術家分享:「我們的精神狀態是一個非常脆弱的東西,而往往我的注意力亦很容易被個人或日常生活發生的事件所吸引,每次發生這種情況時,我也會拼命地思考自己或發生的事情。對我而言通過繪畫描繪創作一個存在的角色是思考和感覺的延伸,我認為它是一種將身體內一直積累而看不見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行為。通過我的角色去不斷地觀察和思考我們的世界,當偶爾找到答案的時候,透過我的作品呈現給你們。這次展覽絕對是一個相聚的好地方,很期待與你們見面和交談。」 小林麻衣子 ( Maiko Kobayashi ) 於1977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在早期的創作生涯,她經已用一個難以被人辨別為小狗或是兔子的虛構自創角色,藉以表達和反映出在生活變遷的時代中和社會人們中的矛盾、焦慮、希望和力量。以前到現在,她的畫作幾乎以自己的內心情感為出發點,通過作畫,在當中尋找不同的情緒,如平靜、空虛、恐懼和幸福;其作品也通常伴隨着柔軟零碎的紋理,而這些紋理卻賦予角色的真實感。 展覽日期: 由3月18日至4月1日(星期二至星期六) 展覽時間: 11:00…

Read more

Miu Miu x New Balance聯名波鞋正式公開發售|三色簡約款式再成熱話!

【#HUS時尚】Miu Miu 經已非首次與 New Balance 合作,繼 2022 春夏季展開首度聯乘後,今番已是二度交手了!雙方攜手塑造而成的三色波鞋,也剛公開發售,相信這款帶點復古且簡約的波鞋設計又將引起一股搶購潮,一如以往受盡年青人的愛戴。 Previous Next 雙方聯手推出的波鞋也以 New Balance…

Read more

日本假髮藝術家Tomihiro Kono與攝影師Sayaka Maruyama於香港舉辦首個展覽|走進藝術家的詭異世界

【#HUS藝術】【#HUS去處】「髮」,可予人對巫術的聯想,也有生老病死的象徵。日本假髮藝術家 Tomihiro Kono(河野富広)則視「髮」為一種藝術的延伸、啟發其創作之重要元素。過去,他對假髮的創新一直備受關注,所發行的書籍作品也獲一致好評。然而藝術家的作品也終將來到香港了!還聯同攝影師 Sayaka Maruyama,將於 Current Plans 舉辦他們的本地首展。 Tomihiro 認識頭髮之路是始於學習藝妓髮型技術,再致力將自己所學的日本傳統技藝尋求突破與創新,其後移居倫敦和紐約後,除了擔任髮型設計師,更專注於製作頭飾道具,慢慢製作出更多令人驚艷的奇異獨特假髮設計。藝術家更曾被邀與不少知名單位合作,如品牌 Maison…

Read more

日本藝術家七星夢海構想出超越時空的夢幻童話世界|寓意萬物共融的美好

【#HUS藝術】甫進位於中環的JPS Gallery Hong Kong,能看見豐富奪⽬的⾊彩,充滿生命力的畫作,整個氛圍令人非常愉悅。擠滿於這個空間內的所有作品,都出自於日本藝術家七星夢海 (Muu Nanahoshi)的手筆。她熱愛地球之一切萬物,尤其自然界的物種,其新展覽「群落⽣境」,便是盼向觀眾帶出保護⾃然的重要信息。 德國科學家Friedrich Dahl於1908年引入群落生境 (biotope) 一詞,「bio」 意指「生命」,…

Read more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