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Panel藝文嵌板】平常打開電視,無論看賽車、足球抑或籃球等體育比賽時,你總會在電視機聽到有把聲音陪伴你去看比賽,當你看到不明白的地方時,這把聲音會為你解釋;有時當比賽沉悶時,這把聲音又會為你搞氣氛,讓你感到有趣,令比賽變得不沉悶,這把在電視機陪你看比賽的聲音,是屬於一位又一位的體育評述員。這些體育評述每位都有自己的獨特評述風格,而最近有一位在收費電視評述F1比賽的評述員,他的評述風格生動又有趣,亦喜愛在評述期間「搞爛GAG」,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位體育評述員,有人會稱他做丹尼爾,亦有人會稱他為陳恩能。究竟這位帶動體育潮流的體育潮術員是怎樣煉成的呢?哈仔跟大家來一個終極拆解。
「丹尼爾和陳恩能關係錯綜複雜,連我自己都搞不清,可能問我父親會知道丹尼爾的故事,問母親會知道陳恩能的事」,其實陳恩能只是跟大家開個玩笑,丹尼爾是陳恩能的藝名。至於為什麼會有丹尼爾這個藝名,緣自於求學時期他喜愛打籃球,雖然個子不高但經常擔任中鋒位置,而模仿對象正是NBA 傳奇中鋒奧尼爾(Shaquille O’Neal)。到了2000年時進入商業電台工作,因為當時很多DJ主持都有屬於自己的藝名,而陳恩能的英文名字是Daniel,所以取藝名為丹尼爾,同時向奧尼爾致敬。這個名字由他在商業電台開始做節目《體育精神》後一直沿用至今。
要成為一名評述員,
首先要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又要刻意隱藏,
還要在適當時侯才爆發
要知道潮述員如何煉成前,你先要成為一位評述員,「最緊要有求知慾」。陳恩能以賽道上的一灘水作例子,賽車比賽不時因為天雨關係而暫停,從鏡頭中只看到一灘水,評述員如何從這灘水去描述整場賽事給觀眾知道呢?為什麼賽道上有積水?是賽道路面不平坦?還是因為地下積水層較高難以去水?這一切都是假設,但如果能夠配合到畫面,完全能夠描述出來,觀眾們就已經能完全理解。陳恩能認為如要成為一名評述員「首先要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又要刻意隱藏,還要在適當時侯才爆發」,做得到這三點,才可煉成。
當機會來臨時,
Say Yes, 跟著再想如何實踐
陳恩能除了擅長評述F1外,他的評述能力超乎你我的想像。從足球、籃球、單車、電單車,到拳擊和龍舟比賽都評述過,可謂十八般武藝,絕對稱得上是全能評述員。但陳恩能謙遜地說自己並非樣樣皆精,他憶述公司曾安排他評述NHL(國家冰球聯盟),但他連溜冰也不會,怎會認識冰上曲棍球,更何況評述比賽?對於高求知慾的他來說,他銘記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一句說話:「當機會來臨時,Say Yes,跟著再想如何實踐」,當然這絕非易事。當時他面對一個職業生涯中未知的環境,會擔心,不知所措,可能會錯過了機會,但又絕不能答應後敷衍了事,這樣很快便會無計可施,於是他答應上司要求,但給他一個月時間作準備,務求呈現專業的一面給觀眾。於是他上網自學鑽研當中的比賽規例,球證的手勢,球場上的每一條線等,從而對賽事有完全的認知,讓自己有能力作評述,亦讓他達到評述生涯中的另一個階段。
原來有一項運動陳恩能很想去評述,那就是高爾夫球,他曾學習過打高爾夫球,但最後不是太成功,所以如有機會的話,他很想認真學習打高爾夫球,然後評述高爾夫球,「如何以像評述賽車比賽一樣去評述高爾夫球」,正正是他所希望。
每次遇到一些異數時,會真心興奮!
有時候體育比賽會出現悶局或因天雨關係暫停比賽,作為一名F1車迷的哈仔還記得在2021年的F1比利時大獎賽正賽日,因天雨關係暫停了約2個多小時,最終由安全車帶領下在賽道上帶領車手行駛了2圈便完結賽事,在暫停比賽中的時間,可能很多的觀眾會覺得這段時間很沉悶,會睡著,更可能會轉台或關掉電視,但身為評述員,比賽一日未完結,都要繼續評述。當時擔任評述員的陳恩能,在比賽暫停的時段,引用現場直播畫面跟觀眾講解一些比賽內和外的趣事,反而讓哈仔了解到更多平時在比賽中的資訊,亦令本來暫停的比賽時間變得有趣起來。
平常的比賽可能觀眾自己也能夠理解箇中情況,當遇到一些異數出現,令賽事產生變化,正正令陳恩能覺得更有挑戰性,令他興奮。因為異數及變化能夠令評述員的最大作用發揮出來,帶給觀眾有關比賽中的一些未知的東西,可能是「人物背後的故事」、「技術」、「花生」等,暫時成為了評述員展現的舞台,但陳恩能謹記一點,評述員永遠是一塊綠葉,忌反客為主,比賽是主角,而評述員的職責是透過畫面讓觀眾去了解賽事,這個心態很重要,因為如果評述員的描述偏離了畫面時,這樣就不是評述了,所以陳恩能無時無刻都謹記前輩說的這點。
保持綠葉心態,只需做好本份,
恪守專業便足夠
以往大部分體育評述員風格多數只專注在比賽的描述而顯得比較單調,缺乏氣氛,但陳恩能的評述風格與傳統有少許不同,他風趣生動,亦喜愛在評述期間「搞爛GAG」,但同時亦可以把賽事描述到位,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種鮮有的評述風格以往不是沒有出現過,例如以故體育新聞主持伍晃榮,足球評述員阿叔(林尚義),桂神(黃興桂)等,哈仔為他們取了一個特別的稱呼——「體育潮述員」,陳恩能當然也是其中一員。陳恩能說自己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有趣的人,比自己有趣的大有人在,也許是環境使然,以往可能較少一些與別不同的評述員,所以令觀眾注意。
而對於與前輩們共享「體育潮述員」的名銜,他表示感謝,但卻謙虛地說自己還未把功夫練成,還未到最好,讓觀看賽事的觀衆能夠更了解和留意賽事,肯投資時間到收費電視中,就是自己工作的份內事,這便已足夠。至於外界給自己的意見,無論善意或惡意,他都會接受,但要如何改善,則會經過思考再判斷。
能夠與前輩同享這個頭銜,陳恩能覺得榮幸,他欣賞伍晃榮先生開創了新聞報道的「盞鬼」先河,亦未有後來者可以突破他的成就,而阿叔和桂神其實都是盡力做好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所長,所以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陳恩能覺得做體育評述是他享受的事,如果身為評述員自己都無法享受其中,其實會很痛苦,無法進步。
笑稱身為處女座的自己,對自己表現還未滿意,他抱著當綠葉的心態去對待工作,永遠都是期待下一個時刻,「我會燃燒我的生命令自己進步!」因為體育世界日新月異,不斷有新的事物出現,能夠增值自己,同時讓自己體育評述生涯壽命得以延長,讓自己更進步。所以體育潮述員煉成與否,都是讓觀眾給他定義,在工作中得到滿足感,有存在價值,便已足夠。
陳恩能亦感恩前輩們對他的指導,讓他能有屬於自己一套的評述風格,例如何B(何守信)師傅,教曉他如何成為一個莊諧並重的主持,一起工作無分輩份大家平起平坐,亦教會了如何在有競爭性的評述環境下成長。另外還有何靜江師傅在電台評述中,訓練他如何把畫面形容得栩栩如生;從陳炳安身上,學到面對兩隊球員均不為大部份球迷所熟識時,在電光火石之間憑波鞋的顏色 、長袖或短袖、襪頭高度等,先認住大概場上的 10 位球員作評述等臨場功夫。陳恩能真心說:「每一位前輩都是我的目標!」他堅信一個信念:無論任何人,都會有他可取之處,都會令自己有所得著,你看不到他可取之處,可能是你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是很主觀的,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無法控制。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陳恩能是中文大學地理系畢業,但為什麼現在會成為了體育評述員?他笑稱自己當時選擇地理系修讀時,以為將來能夠進入天文台工作,怎料到理想與現實大相逕庭,他畢業後即時陷入前路茫茫的狀態。他憶起自己在大學選科時,排第二的選項就是新聞系,他認為自己其實對傳媒業界非常感興趣,由他小時候和父親一起觀看足球比賽,到中學時期觀看NBA等,從小就對體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恰巧命運使然下,商台當時正在招聘節目助理,他決定順應自己的想法,試一試,結果順利受聘,從此便展開他的體育評述生涯。他感謝父母,沒有給自己太多壓力,對他的包容,和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接納,而成就了今天的陳恩能。
評述員不要小看自己每一句說話,
因為講者無心,聽者發奮
體育賽事,有體育評述員這塊「綠葉」扶持下,令觀眾對整個賽事或體育項目更有認識,體育評述員對體育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陳恩能用一句說話來形容體育評述員「不要小看自己每一句說話,因為講者無心,聽者發奮」。在陳恩能的評述生涯中,遇過不少體育迷跟自己分享他們的故事,令他感到榮幸,覺得這是用金錢都不能買到的滿足感。
有體育迷向陳恩能說他在電視機的評述,在醫院陪伴著他和母親走過最後一段路,亦有因為陳恩能的評述,而令家人間有共同的興趣,令關係更加緊密,這完全是陳恩能意想不到的得著。因為平常對著螢幕去評述時,感覺像與世隔絕一樣,無法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所以他感謝每位有聽他評述的觀眾,覺得是自己三生修到。陳恩能說這句說話就算在日常人與人之間交流中,都不要低估自己說話的影響力,這是他從事體育評述員生涯當中的得著。
評述員雖然是綠葉,為體育賽事增添色彩,如果沒有一班像阿叔、桂神及陳恩能等體育評述員在背後為大家同聲同氣評述賽事,可能大家亦未必對賽事那麼投入,那麼了解,希望大家每次觀看體育賽事的同時,亦留意一下這班默默地用聲音陪伴我們的幕後功臣,感謝他們為體育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