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人鬼一線通|鬼王潘紹聰 專訪
【#CulturePanel藝文嵌板】人就是如此有趣,對未知領域心存好奇,卻又充滿懼怕。踏入農曆七月,華人社會又掀起每年一度的靈異風,只是⋯你有想過其實那道與眾生連接的門,時常都在嗎?有些人的使命,或許就是成為逝者與凡人的傳聲筒。潘紹聰自稱「只是一個講鬼故的人」,只是這位說書人說著說著就二十多年,說著說著就成了城內最著名的「鬼王」⋯
你所害怕的,正是別人一直苦苦思念著的。
歡迎 收聽
既非高靈人士,也並不對靈異特別感興趣,單純是因為當年的 DJ 工作,而搭通了這條「恐怖熱線」,因此,與靈異結緣的淵源,鬼王只用一詞概括 —「被安排」。及後,從電台走到網台,除了經營模式不同,就連收聽鬼故的習慣也改變了。「越聽得多鬼故,聽的層次會有所不同。」因為不少來電者開始把 Edmond 當成求助對象,他就能運用自己多年所累積的經驗,幫助聽眾解疑難,有時候,甚或要為眾生傳話⋯
這些都是你種下來的因因果果。
Edmond 說有關嬰靈、先人的個案是特別多,而且相對地較難解決,因為都是自己所造之業而導致。「你墮了胎不處理好,又或者不拜祭先人,被纏繞都是由你自己造成的。」有時人不自知,眾生可能會透過一些靈病表徵傳話,例如皮膚異常、身體痛症等,Edmond 雖為鬼王,但也只能勸戒大家凡事要有心,有心盡孝,有心悔過。
《我只是一個講鬼古的人》
今年 Edmond 再出新書,為大家娓娓道來九十個從聽眾收集回來的靈異故事,更找來書法家練黑龍再度合作,創作新書封面造型。問及有關在臉上寫書法的趣事,原來練黑龍也是第一次這樣做,全憑二人的藝高人膽大,整件事從畫到拍完,也只是用了一小時。
兩張臉一左一右對著,有一面是張開口,代表說書人;沒開口的那面,是代表聆聽者。
「我不想帶有批判去聽故事,我只是個中間人。」生而為人要不帶感情色彩去聆聽,相當有難度,然而信與不信就貴客自理了。廿年間的云云鬼故中,最讓 Edmond 難忘的故事卻並非最恐怖的那個,而是一個帶遺憾的都市傳說 — 大頭怪嬰。
這麼多年來,反覆尋找也沒人能證實這件事。
當時來電者聲稱學校上下很多人同時看到怪嬰,Edmond 認為要是真的有出現,怎麼會二十多年間都沒有人再出來回應呢?「如果最後真的只是痴人說夢話,那就真的太可惜了。」相信最令他惋惜的,是無法辯明真偽的那種不了了之⋯
繼續 收聽
辦網台節目《恐怖在線》的 15 年間,Edmond 笑稱最大的挑戰是害怕沒來電或故事質素參差。「有人說為什麼電台年代較好聽,其實這種比較,是聽眾的一種成長。」他說這些期望值偏差,或許是因為當年大家聽鬼故時較害怕吧。經過二十載的深夜陪伴,聽眾多多少少對節目有點要求,編輯卻認為對做節目已駕輕就熟的鬼王來說,這些不確定因素也算是對節目製作裡的一點調味。
節目所帶來的素材多不勝數,適逢《恐怖在線》15 週年,Edmond 再次挑選了《死鬼老婆》這個故事,籌劃出 15 週年舞台劇,更邀來時下年青 YouTuber 出演。「監製在原有故事中加了些變化,讓觀眾有點驚喜。」集合了恐怖和淒美,配以歌曲旋律演繹,讓靈異故事變得相對「易入口」。
與九龍殯儀館合辦導賞團,另類宣傳殯儀文化;延展台灣戰線,收錄寶島民間習俗古怪事⋯不停歇地經營這個平台,是一種堅持,也是對支持者的一種回謝。「靈異是我的工作,不是興趣,我只是投入我的工作。」從聽故事到講故事,從工作再成了使命,其實與別的職業無異,只是變了鬼故而已。
願 人間不混亂 恐怖常在線
SPECIAL THANKS.EDMOND POON @BIG_BIG_AIR
DIRECTOR.4LUM @4LUM
EDITOR.FUNGS @RRICORICO
VIDEOGRAPHER.HIUMINGS @HIUMINGS, TSE CHUN, WILL.CHAN
POST-PRODUCTION.TSE CHUN
DESIGN.LING LING @0101_LE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