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Monthly Cover

Monthly Cover

光影之間|HUSTL. issue #SEP 2023 封面人物 香胤宅 LYMAN HEUNG
https://youtu.be/TfAiA_vc4wQ 【#HUSCover】光和影似是雙生兒,有光照之處,定會有影子。 只是耀眼的光,總會讓人忽略暗淡的影子。在《全民造星V》的舞台上,一顆「香印提子」橫空出世、萬眾矚目,更以「大熱」的姿態奪得官方投票及網上民選的No.1。光照之下,那帥氣的外表和精湛的舞藝固然奪目,但影子之內,其實隱藏着他的汗淚和辛酸。 Previous Next 他的天賦確非與生俱來,玖月就交由站在鎂光燈下的 LYMAN HEUNG 香胤宅,親自掀開追光者的紗幕! 在光影之間,他的才華等待被看見,而他的堅持也值得被看見。 |光照之下|Ly-Ly Land| 我最自信的,一定是跳舞。跳舞令我感到舒服自在,也是我的Language。 只要看過 Lyman 的表演,都不難感受到他的舞台魅力 —— 隨着節拍和音樂翩翩起舞,他就似是音樂盒中律動的玩偶,讓人目不轉睛。鎂光燈之下,他就是唯一的焦點。 從小開始「習舞」的Lyman,至今已擁有二十二年的舞蹈底蘊。十一歲起接觸拉丁舞,十五歲便贏得第一個舞蹈比賽冠軍,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參賽。在參加《全民造星V》前,他更踏足過美國百老匯的舞台,是美國音樂劇《芝加哥Chicago》巡演的首位亞洲成員。他的舞蹈實力當然不容小覷,而舞台經驗豐富之多更被網民戲言:別人是來比賽的,他是來表演的。 Lyman 憶述他的學舞生涯,從懵懵懂懂地被媽媽拉着去學,一無所知地踏進舞蹈教室,直至這課餘活動慢慢佔據了他的生活,令他萌生了放棄的念頭。「因為我想和朋友一起去踢波、打機、開心地玩,但我都沒有時間。加上我不太喜歡那緊身和deep V的拉丁舞舞衣,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豹紋及螢光粉紅色的舞衣,讓我十分尷尬,更不想讓朋友知道我跳拉丁舞這件事。」 雖抗拒,但放棄不是唯一的方法。 媽媽總跟我說「Let's make it fun!」、「Why don't you try?」,讓我試不同的東西如 hip-hop、musical theatre等,於是我邊學、邊試着把我喜歡的元素都融合在拉丁舞上,便慢慢appreciate這件事。 舞衣可換、髮型可改、舞種也可以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學會以open mind的心態看待事情。而這一踏步,使他慢慢打造出屬於自己的Ly-Ly Land。 他踏着自己的影子,一步一腳印。有人說,一萬小時的錘煉可讓人從平凡變成不凡、從新手變專家。而他所花的,當然不止一萬小時。在他的努力元素中,是對藝術造詣的追求,還是對表演和舞台的熱愛。他在跳舞所學的,並不只舞步。 |光照背後|Brick Wall.Break Wall| 一句「我真的很喜歡表演」令他一直堅持,即使左邊聽力有所缺,也無礙他踏上舞台,《造星V》之途更是勢如破竹。成功看似是理所當然,但其實得來不易。 影子偶爾會被放大,一個人的成長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回想過去,讓總是笑臉迎人的Lyman 難得沉靜下來。沉澱過後,他以「Brick Wall」來形容自己的成長,而遇上的第一道牆,便是他與父母之間的心牆。 十五歲比賽勝出後稍稍「跳出名堂」,令他日益沉醉表演,但父母卻對「舞出未來」有所保留,便讓他去夏威夷就學,過上了與表演背道而馳的生活,可是他並不快樂。「我知道他們是為我籌劃未來、為我好,但我想給他們看最真實的我。我不想對他們撒謊,更不想對自己撒謊。」 於是,他回到香港,向父母表明自己的恆心和決心,幾經波折才回到表演的世界。 在夏威夷時,一直思索着自己想做甚麼。還記得有位老師給了我一本書,叫《The Last Lecture》。那本書讓我印象深刻,說人生遇到的每道牆,並不是用來阻礙你的,而是用來過濾掉那些輕易放棄之人。如果你真的想得到,你定會找方法,不論是掘地、翻越或是繞過。 而人生的牆,又豈止一道?到紐約追夢,便碰到了第二道。「初時參加百老匯的音樂劇試鏡,因為競爭太大一直被淘汰。」即便現在已雲淡風輕,但曾經的挫敗卻教他再接再厲,最後他選擇在一間ballroom studio中繼續邊學舞、邊任跳舞導師的工作。 一邊維持生計,一邊可提升自己的技能,這工作好像也沒偏離夢想的軌道,但每每看着學生踏上舞台,也會悄悄地勾起他的表演慾 —— 他的舞台,並不只是這小小的舞蹈教室。於是他又試着去百老匯試鏡,而這一次,皇天不負有心人,而當天成功入選的喜悅,至今仍記憶猶新。 每道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正如他所言,「You wanna stop…
二次次元|HUSTL. issue #AUG 2023 封面人物 N9
二次次元|HUSTL. issue #AUG 2023 封面人物 N9
【#HUSCover】有關「次元」一詞,每個人的意會都不盡相同,但泛指都是空間或世界的意思吧。從 YouTube 頻道裡崛起,眼看身邊一個個踏上歌唱航道,2023 年終以樂壇新丁的姿態,高舉誓要奪獎的宣言正式出道,新身份開展二次人生,讀者們,讓我們與捌月號封面人物 N9 一起墮入這個二次次元吧!いくぞ(走吧)!
竹之哲學|HUSTL. issue #JUN 2023 封面人物 王丹妮 LOUISE WONG
【#HUSCover】你知道嗎?竹子要用 4 年時間才生長 3 公分,然而在第 5 年開始,則會以每天 30 公分的速度瘋狂成長。這,就是竹子的哲學。 王丹妮是渾然天成的模特兒,是最佳新演員,也是個曾自嘲是竹子的小女人。然而,這根竹不斷突破極限,紮根不同領域,劈出一條熱情萬里的演藝路。 陸月封面人物 有 LOUISE WONG 王丹妮,由她演繹竹之哲學。 // 生而有節的意義 // 訪問當天,Louise 走進攝影棚,即便只是身穿白襯衫和黑短褲,甚至沒施半點妝粉也惹人注目,大概與她那特別高佻的身材有關。對此,於 Louise 已是常態,「自小便因我長得瘦削又高佻,很像一根竹,所以總被同學取笑或投放奇異的目光。」 高佻的身材,是多少人可遇不可求,這卻令 Louise 質疑自己是不是異類,更成了她的自卑感。她說:「常被看低或覺得自己不好看,以前連走路也是低着頭,讓頭髮遮掩自己,不敢看人。」 意外地,這份不自信卻令她投身了最需要自信的行業 —— 模特兒。雖能一展所「長」,但她一直帶着一份懷疑,「雖然得到很多認同感,也總有人對我說『你很上鏡』、『你很好看』的美言,但我仍有份自卑感作祟。」 只是,若有人給我機會,我希望能以最好的作回饋。 追夢途中,有幸運,亦有辛酸。當上模特兒、贏了比賽,再踏足歐洲發展模特兒生涯,不僅令她大開眼界、增廣見聞,也慢慢增加了自信心。至少她不再懼怕鏡頭,這對演員而言也是優勢,「雖然起步比同齡人晚,但我覺得自己的經歷令我的心態更堅定、更堅強,亦有助演戲。」 竹的高挺和堅硬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人生的點滴所構成。 // 風吹不折的光彩 // 講到演員的自我修養,或許她仍是新人,但她的人生故事也非凡 ——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成為單親媽媽,再變成幸福人妻,每步都崎嶇不平。「以前的人生經歷有助我代入角色和情節,如《梅艷芳》中的幾段感情,那份對男生或愛情的渴望,甚至是失敗後再嘗試的心路歷程及想法改變;又或《毒舌大狀》中媽媽對於女兒的關懷和愛護等,這些東西都可從我的人生經歷抽出來套用,較容易拉近和代入。」 然而,在遇上電影《梅艷芳》和梅姐後,也改變了她不少…
ZIGZAG_識Z|HUSTL. issue #JULY 2023 封面人物 張蔓莎 Sabrina Cheung
【#HUSCover】隨着時代變遷、人文社會的進步,因而會形成一種意識形態。「Z世代」– 無疑是挑戰舊有價值觀的一種意識形態;平穩踏實、安逸舒適的生活節奏不再是主流,「活出真我」才是新時代的主旋律。 出生於「Y世代」的張蔓莎Sabrina是位唱作歌手,同樣是演員,亦是多媒體創作人,她絕對能擔得起「幕前Slasher」這個稱謂!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代要深入主流,無疑要走過多重「Zigzag」的路,而她善於演繹「Z世代」的節奏,繼而令她在新一波的時代成為矚目的一群⋯⋯ //識玩.識Z.七月封面人物有 張蔓莎Sabrina。// Z. 基因 「 在這個年代,懂得表達自己真的很重要;而social media 的普及化會令大家表達更多。」Sabrina 說。踏入千禧年代,先有YouTube 、Facebook 的崛起,又有Instagram 誕生,再到臨臨總總的新型社交媒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得即時,縮短了彼此溝通的距離,最重要是鼓勵人們分享和表達自己,「相比起未有這些social media 出現的時候,感覺藝人與觀眾的互動很是有限;反觀現在,以我為例,只消打開手機,按一個制,就能在Instagram 上載小品,又能分享我的日常點滴」。 「敢言」、「多想法」、「突破」是時下的文化潮流。相比起八、九十年代的的電影或音樂作品等,靈感很是貼地,取材實在;在這些創作裏,情感的發揮變得多元交織,沒有那麼直接,反之運用了許多的「留白」,予人有立體的思想空間;然而,資訊科技的發達擴闊了我們的眼界,密集且爆炸性的信息加速我們的思想過程,Sabrina 強調:「新一代的一群都較着重自己想法、思想獨特,很敢於突破舊有的框架,更很擅長用不同的媒介去突破」。 之字. 路向 回望出道以來八年多的時間,Sabrina 認為過去的種種都是自然而生的。不同幕前幕後的機會除了是際遇外,也是她敢於嘗試的成果,「還記得中學時要改『NoBody』 做中文版,贏得了大家的認同;因『試當真』給予機會,便創作了有關後樓梯的愛情故事;製作音樂、編曲也是我的興趣,一直會自行創作並發佈。每個階段都要有一個小目標達成,才能實現大目標。」 當一個「幕前Slasher」絕非易事,身兼演員及創作人的Sabrina,空閒時會增值自己、觀察日常百態,又會自修學習,為的是要透過一些作品表達所想,「上一代的藝人教會我那種自覺和自律性,結合現代我們這一代新星的行動力,相信我能吸引更多人接受我想傳遞的訊息」。 心態決定一切,一路走來的跌宕起伏,選擇處之泰然面對所有就是Sabrina處事的宗旨。談到她面對最壞的時刻,她更不以為然道:「為什麼不能不開心呢?人都有情緒吧,不要去難為自己。」正是如此,她亦希望透過為DSE 考生創作的歌曲,向他們注入正能量,以另一角度感受成與敗。 很難去做一件事就能滿足現今世代的人,嘗試不同面向是好事,讓自己或別人發掘你更多⋯⋯ Z. 延續 每首歌曲背後訴說着一個故事,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特色,這同時是Sabrina 繼續創作的目標。 常說科技日新月異,它已變成了人類的「連體嬰」,《自動登入》的靈感亦沿於此,「一次去朋友的新家作客,但竟然自動登入了家居Wi-Fi。那時我想,科技與人的關係近得令我驚訝,Wi-Fi 不只是人與人的Connect(連接),更多的是回憶。」的確,科技正挑戰人類社會,儘管它如何引領人類進入新紀元也好,AI 將來或會取代人類也好,惟她寄語大家好好活在當下,不要忘卻情感 – 這個人類與生俱來、彌足珍貴的特徵。 面對着這個大環境的氣候,Sabrina 仍然選擇在新時代的秩序下砥礪前行,努力不懈的在不同面向中發光,向大家展示「Y-Z世代」 的新勢力! 世事不盡人意,變幻無常,倒不如努力延長自己的持續性,好好生存。 STARRING. 張蔓莎 @sabrinasa DIRECTOR. 4lum @4LUM CREATIVE & ART DIRECTOR. Kiu Leung @gungcongmui SET & PROPS. Kiu Leung, Ltling.zoei @gungcongmui PHOTOGRAPHER Javis W @javiswproduction LIGHTING ASSISTANT Ken @ken12715 PHOTO EDITING Javis W & Kit…
平衡氣道 |HUSTL. issue #APR 2023 封面人物 雲浩影 CLOUD 
【#HUSCover】雲浩影(Cloud),這朵雲,在這兩年間不斷幻變,常以不同的姿態與形狀示人。今年1月1日,她更站在叱咤頒獎禮上,接過女新人金獎。 要知道,活在光速時代裡,誰又敢說突圍而出是易事?即使雲朵瞬息萬變,似乎也難以趕及世界的節奏。不過,她的而且確一步步走過來了,也踏實地達成了一個個目標。但她又是如何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外在與內在之間,找到平衝點,再前進,以致令我們看見眼前散發着光芒,繼續讓人翹首以待的Cloud? 平衡始於開端 憑藉《全民造星III》的精湛演出,明明條件充裕,隨時能出道開展唱作生涯,但Cloud卻選擇停下腳步,用一年時間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比賽完結時甚為迷惘,也有很多恐懼。在想就算有機會入行,若音樂與心態上還沒準備好,真的要這麼貿然入行嗎?於是,我花上整整一年時間去籌備自己,如觀察別人處理問題的手法、摸索別人遇到負面評價時的應變方法,有了這些經驗的吸收,我方讓自己正式踏入這個行業。」一年的期限、一年的內觀、一年的完善自我,也讓她一年後遇上很好的團隊,所有事情的造就都來得剛剛好。原來,她的平衝法則,是始於還未蛻變之時。 Cloud與雲浩影一同前行 Cloud如真正的雲朵一樣,其新專輯《The Cloud》,論曲風、造型,也有力地向我們展現她的多變性、可塑性,與變幻無窮的特質。如此一說,難找定位嗎?「若然多變就是我本有的特質,能夠定義自己,那就任它成為我的標記,讓我變得更有色彩,繼續發掘自己更多不同有趣的面貌。」可見其「多變」,是因思路清晰明確所致,而非對自己方向模糊不清,而選擇讓自己用「多變」這詞彙去偽裝。 談及多變,Cloud坦然初出道時,曾為自己分割出兩個身分 ——「Cloud」與「雲浩影」,她續說:「我記得初入行時,會刻意將『Cloud』與『雲浩影』分得很開,她們有着兩個身分,前者為『人前』,後者為『人後』。我會覺得,做Cloud一定要完美無瑕,但到了現在,我會想看見站在人前的Cloud,能夠展現更多雲浩影的脆弱、雲浩影的影子,她未必再是完美的,但她更為真實的,也有她的可貴之處。」由此,Cloud與雲浩影也越來越接近了。彼此一同平衝,一同前行。 「我覺得Cloud是非常堅強的,亦擁有強大心臟去承戴負面評語。但私底下的雲浩影,是較易粉碎與脆弱的。我一直希望以『Cloud』的身分示人,成為大家的榜樣。但後來發現,好的榜樣,是應帶領大家學習面對脆弱,直面自己,提醒大家不需要太完美。」 獨有的雲朵 獨有的雲朵擁有對創作獨有的想法,她又是如何在吸納別人意見的時候,依舊保持自我?「我的團隊非常明白所有創作終究為我而誕生,因此都非常尊重我的意見,但若有些新的方針與意見能塑造出更有趣的Cloud,我也非常願意將自己與團隊的意見一同連結,我相信這樣的結合,也能讓我的創作風格變得更獨特。」Cloud所述的保持自我,還有她始終如一的信念:「我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說話,也推使我每一次的演出做到最好。我知我有時也會出錯,但也要捉緊這些經驗與經歷,帶領我到遠方。」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雲浩影 收藏物分享 陪伴Cloud多年的眼鏡,成為她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單品。過往,再深的近視,Cloud也不願做激光矯視,全因她為了每天也能找到機會帶上這幅眼鏡,它設計簡潔、樸實,也沒有半點做作。Cloud望它能一路帶領,同時提醒着自我,最真實的雲浩影,也應如此,如它一樣,一直保持簡單與純粹。 ✨Special Thanks✨ STARRING. 雲浩影 @cloudwannDIRECTOR. 4lum @4LUM CREATIVE & ART DIRECTOR. Kiu Leung@GUNGCONGMUI SET & PROPS. Kiu Leung & Apple Lau @GUNGCONGMUI PHOTOGRAPHER Javis W @javiswproduction LIGHTING ASSISTANT Ken @ken12715 PHOTO EDITING Javis W…
遊戲人生 —— 陳柏宇大冒險!|HUSTL. issue #MAY 2023 封面人物 陳柏宇 JASON CHAN
https://youtu.be/B5v47ZfkXuE 【#HUSCover】無論三歲定八十,大多都逃不出遊戲的誘惑。喜歡遊戲的人確是不少,但打機打到有「遊戲判官」之稱的,定非陳柏宇莫屬。 陳廣偉 aka陳柏宇 aka陳伯 每個名字都似是他的分身,代表著不同階段的他。 對於遊戲,人們總抱著好壞參半的態度,但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遊戲? 就讓我們緊握遊戲手掣,走進伍月號封面人物 —— Jason 陳柏宇 的世界吧! 遊戲載入中 ⋯⋯  20% LEVEL 1 選取「陳柏宇」的角色 你未必知道他的左顎臉頰上有一粒癦,但你定聽過他的作品 —— 可能是某飲品廣告歌〈I miss you〉,或〈你瞞我瞞〉和〈車匙〉等情歌,又或〈有天〉和〈對得起自己〉等勵志歌⋯⋯ 一句句經典歌詞,伴隨著細膩又獨特的唱腔躍於腦海。 Jason 出道十七年,創作經典無數。回想入行,Jason說似從寶箱抽中了SSR卡、彷如命運,但從他眼內卻流露出義無反顧的堅定 —— 若有機會可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倒想不到為何不做,更何況歌手的機會不是每天都有。 / 這是他在十五種生存的方法中 所選的存活式/ 有人為了喜歡的事,甘願放棄高薪厚職;有人為了喜歡的事,投入大量的時間、課金也在所不惜。那他是有多喜歡才走上這舞台? 玩家 陳柏宇 正式進入遊戲! 40% LEVEL 2 資深玩家的NEXT LEVEL 訪問前,我們讓Jason從背後的箱子中選取一個最重要的。沒想到他思考片刻後,竟拿起了空白的,道:「Endless Possibilities(無限可能)」。 能把興趣變職業,確實可遇不可求;但要離開新手村,也是一步一驚心。「我覺得歌手的日常任務都具挑戰性,尤其唱歌方面,我對自己有期望,希望自己可以達到。」而作為新手玩家,他卻深知自己沒有音樂背景是個弱點,於是他默默找裝備、儲經驗。 從唱別人的作品到自己創作,甚至出道十四年後再學唱歌,每步都默默地突破、追求。言談間,他亦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難讓人感受到他的執著和態度,外界更為他取了「隱世歌手」的稱呼,為此他霸氣道: / 用一萬小時定律 換來對自己的肯定 / 我一向不以外界的 feedback和 noise 作準則。…
男團當道 終於喺度|HUSTL. issue #FEB 2023 封面人物 FINALLY
男團當道 終於喺度|HUSTL. issue #FEB 2023 封面人物 FINALLY
【#HUSCover】網絡上不乏許多雞湯專頁分享一篇又一篇的勵志短語,告訴我們「學習接納自己」、「大膽去做自己」,但好像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你認識真正的自己嗎? 面對自己首先要真正去了解自己,不妨先聽聽內心最深層的呢喃。今次 7 月份的封面人物,我們請來在星途上經歷過各種起伏跌宕的許廷鏗 Alfred,談回顧、訴展望,暢聊此刻。
年華十七 浴火重生|HUSTL. issue #MAR 2023 封面人物 泳兒 VINCY CHAN
【#HUSCover】十七年,初生嬰兒也快中學畢業;十七年,從被掌聲擁抱,繼而待在幽谷⋯於樂壇打滾的年歲,轉眼就過的十七載,等待,到終於不記得等待,憑藉擁抱自己的瘡疤,直視恐懼從而成了無懼的鳳凰。浴火重生過後,是蓬萊,也是在提醒我們,在冷酷的世界裡,誰也能成為自己的一團火苗。
12Hz 的理想鄉|HUSTL. issue #DEC 2022 封面人物 C AllStar
【#HUSCover】C AllStar 的歌絕非最燦爛的陽光,反而似是漆黑中的小夜燈,在黑暗中無畏地陪伴,在迷惘中用旋律指引你前進,12Hz 的治癒感就在音韻的不遠處。 什麼是 12Hz Alpha wave?Alpha wave 是心情放鬆愉悅時釋放出的腦波,與此同步的頻率為 8 至 12 Hertz。12Hz 的腦波音樂可緩解壓力療癒身心,C AllStar 的歌曲亦然,集合四人之力,效果肯定加倍。適逢 12 月,讓我們一起靜聽 C AllStar 釋放的治癒感。
多重影分身 認真畢認真|HUSTL. issue #JAN 2023 封面人物 艾粒 ILUB
【#HUScover】要數上世紀必備的娛樂工具,絕對有收音機的份兒,電台節目陪伴無數港人渡過大大小小的人生階段,主持人既遠若近的距離,成為了聽眾連接世界的橋樑,編輯身為一個稱職的90後,也有經歷過放學趕回家中聽電台的日子,而今次壹月號封面人物,就邀請到兩位DJ界的搞笑擔當-當奴(Donald)與少爺占(Jim)。因香港商業電台而惺惺相惜的當奴與少爺占,2002年時組成「I Love You Boyz」(後改為艾粒 ILUB),從此「作死不離兩兄弟」,由大氣電波走至幕前,20年來横跨電台、音樂、電影、舞台劇與潮流界,遊走於多重身份間。 扮鬼扮馬的日常,當「不認真」成為正經工事,又有多少成認真,多少成不認真?艾粒貪玩性格的背後,其實也有著他們獨有的創作哲學。 扮鬼扮馬隨意門 一道隨意門可以帶你走到世界任何角落,而艾粒也擁有著一道可以變身成任何人物的隨意門,有時是瘋狂打上電台與DJ分享日常生活的黃鳳女士,有時又是降妖除魔的銀河道士,有時是全身塗上人體彩繪的叮與噹,有時又是學友與Jimmy,這些都是他們廣播劇中的經典人物。 寫最極端的東西才是最好玩,寫正經的就不用我們了。 位位角色人設看似極端,其實也是取材自你跟我的平凡生活,「我構思的人物平日在街上都能看見。」當奴分享一次在銅鑼灣世貿中心的有趣見聞,「商場接待處外擺放了一本投訴簿,我看到有些投訴寫上:『為何商場經常播放聖誕歌曲?為何一直都是播放著同一首歌?』,另一段就寫上:『我掉了一顆牙齒,可以替我撿回嗎?』。我便發現原來人一但擁有一個空間,就會讓心裡的小妖精跑出來,如果在廣播劇中寫這些內容也挺有趣。」少爺占亦分享他在街市買菜時的觀察:「有些女士在街市買橙時看似很厲害,我心想所有橙都是差不多吧,但她們又會拿起來拋、聞、敲、捏,覺得很有趣,去這種較「貼地」的地方可以有更多創作素材。」生活為創作帶來靈感的同時,創作也為生活帶來多角度的反思。 冷面笑匠認真唔易做     /萬世巨星 我要化做萬世偶像 置身歌德式的世代 看看有那個及我/ 《扮晒巨星》 引人發笑看似輕鬆簡單,但實質上要做一名成功的笑匠又談何容易,不過對編輯而言,當奴與少爺占絕對稱得上是自帶喜感的代表,能夠一本正輕、不費吹灰之力說著惹人發笑的趣怪言論,是一種反差魅力,也是一種他倆共同擁有的「超能力」。訪問期間,編輯看著當奴與少爺占你一唱的一和,對答當中流露出快、狠、盡的節奏與默契,精彩程度絕對好比一場緊湊的劍擊比賽。 不過天生的喜感只是基本步,後天努力同樣不可或缺,靠搞笑吃飯從來不是一件易事,看似不認真、無厘頭的內容其實毫不馬虎,「我很享受落力做每件事,如果不落力的話,難過之餘時間又過得很慢,寧願辛苦一點,做大小事時也很認真地做,即使其他人不認為,只要我心裡頭知道便可以。」當奴認為世界就是有著不同的變化,即使最後只有一位觀眾笑,也至少有人笑,只要做好自己便可以。 個世界幾古怪都有佢哋陪你捱     /係個世界確實有古怪  我衷心感激你會一起去捱/ 《One Way》 昔日頂着滑稽假髮、唱出深入民心的改編歌《我我我我我有胸部》的兩位狂熱青年,由當初惡搞流行金曲到近年原創勵志歌,有講述移民潮的《One Way》,也有關於兄弟情的《組合》,稚氣去掉,添上的是成熟男士獨有的「佬味」,「以前可以大量做歌,現在連EP(迷你專輯)也沒有,可能一年只做幾首歌,變相包袱及責任感也較大。」少爺占坦言以往沒有太大包袱時是最開心,現在創作上反而多了包袱,「始終現在也真的長大了,現在的氣場也不太適合全力只做搞笑的內容,如今再重播九十年代的港產片,即使以前認為好笑,現在也未必能笑出來,所以我們也要配合目前的氛圍,不然就會被淘汰。」陪伴著「粒粒粉」成長的艾粒,也有著被催逼長大的覺悟,面對娛樂圈百花齊放的新時代,變的也許只是形式,不變的是初心。     /娛樂各位一齣好戲 每天去抵抗 這世間有可怕巨人 撃退壞人/ 《組合》 笑能治百病當然是誇大其詞,不過歡笑絕對是能調劑心靈的最佳良藥,當奴也曾收到聽眾的窩心說話,「近這兩三年聽得最多就是,平時聽你們節目也是貪圖一笑,但原來在這些最難過的日子,這些歡笑是如此重要。」 潮物 分享 (՞•Ꙫ•՞)       當奴心水潮物:Samsung Galaxy Z 少爺占心水潮物:Ricoh GR21 當奴與少爺占帶來了 Samsung Galaxy Z Fold4 及 Ricoh GR 菲林相機 ,兩樣電子產物出自兩個截然不同的年代,卻分別見證著時代巨輪的更替,與艾粒這隊組合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演唱會續集再昇華 經典角色現真身 艾粒今年將會廷續去年演唱會,於 2 月 9 日至 12 日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Star Hall 再開Part 2《王鳳女士 XYZ…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