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Interview

Interview

竹之哲學|HUSTL. issue #JUN 2023 封面人物 王丹妮 LOUISE WONG
【#HUSCover】你知道嗎?竹子要用 4 年時間才生長 3 公分,然而在第 5 年開始,則會以每天 30 公分的速度瘋狂成長。這,就是竹子的哲學。 王丹妮是渾然天成的模特兒,是最佳新演員,也是個曾自嘲是竹子的小女人。然而,這根竹不斷突破極限,紮根不同領域,劈出一條熱情萬里的演藝路。 陸月封面人物 有 LOUISE WONG 王丹妮,由她演繹竹之哲學。 // 生而有節的意義 // 訪問當天,Louise 走進攝影棚,即便只是身穿白襯衫和黑短褲,甚至沒施半點妝粉也惹人注目,大概與她那特別高佻的身材有關。對此,於 Louise 已是常態,「自小便因我長得瘦削又高佻,很像一根竹,所以總被同學取笑或投放奇異的目光。」 高佻的身材,是多少人可遇不可求,這卻令 Louise 質疑自己是不是異類,更成了她的自卑感。她說:「常被看低或覺得自己不好看,以前連走路也是低着頭,讓頭髮遮掩自己,不敢看人。」 意外地,這份不自信卻令她投身了最需要自信的行業 —— 模特兒。雖能一展所「長」,但她一直帶着一份懷疑,「雖然得到很多認同感,也總有人對我說『你很上鏡』、『你很好看』的美言,但我仍有份自卑感作祟。」 只是,若有人給我機會,我希望能以最好的作回饋。 追夢途中,有幸運,亦有辛酸。當上模特兒、贏了比賽,再踏足歐洲發展模特兒生涯,不僅令她大開眼界、增廣見聞,也慢慢增加了自信心。至少她不再懼怕鏡頭,這對演員而言也是優勢,「雖然起步比同齡人晚,但我覺得自己的經歷令我的心態更堅定、更堅強,亦有助演戲。」 竹的高挺和堅硬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人生的點滴所構成。 // 風吹不折的光彩 // 講到演員的自我修養,或許她仍是新人,但她的人生故事也非凡 ——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成為單親媽媽,再變成幸福人妻,每步都崎嶇不平。「以前的人生經歷有助我代入角色和情節,如《梅艷芳》中的幾段感情,那份對男生或愛情的渴望,甚至是失敗後再嘗試的心路歷程及想法改變;又或《毒舌大狀》中媽媽對於女兒的關懷和愛護等,這些東西都可從我的人生經歷抽出來套用,較容易拉近和代入。」 然而,在遇上電影《梅艷芳》和梅姐後,也改變了她不少…
HUS專訪 x 舞台劇導演林奕華|盡說受楊德昌電影《一一》啟發而創的「一一三部曲」的創作歷程
【#HUS藝術】電影《一一》,乃導演楊德昌最後遺作,及被譽為華語電影史上最為不朽之作。電影訴說着生命的本質、人生的百態、人類的寂寞、社會的扭曲,亦對後世影響極深,對舞台劇導演林奕華亦然。電影的語境、真誠;劇本的一針見血、獨當一面,更驅使林奕華構想出「一一三部曲」舞台映畫:第一部曲《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舞台映畫第二部曲《兩個人的一一:婷婷的14首搖籃曲》、三部曲最終章 《三個人的一一:NJ的熱海旅行》,藉以重新解構 《一一》,賦予《一一》第二次生命。 「為什麼這個世界,和我們想的都不一樣呢?」、「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這些都是來自《一一》的對白, 也為第一部曲《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揭開了序幕,亦成當中的中心思想。如今,「一一三部曲」經已分別地呈現於觀眾眼前了,不過林奕華仍舊有說不盡的話兒,想跟大家分享更多,讓觀眾明白更多。 「楊德昌的電影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 舞台劇導演林奕華 為甚麼會有《一個人的一一》?   林奕華:先說作品的命名,因為楊德昌的《一一》本來就有一個一字,所以我便順理成章用那個一了。第二就是,其實疫情期間,世界的確將很多人一同放進同一個情境,就是歸零,於是逼我們重拾「找回自己」這件事情上——就是零和一之間的東西,所以我便叫它為《一個人的一一》。 當時也因為疫情,令我們看不到那個end of the tunnel,而且那時候其實很多地方都被封鎖了,沒可能進行綵排。我就想,倒不如我們將辦公室掏空,在這裡綵排,然後我再看一下周圍環境,我們其實可用這些桌子、椅子、白色的角落,成為舞台。那時候又剛好是home office,然後這些桌子都被置空了,我相信觀眾能從中感覺得到甚麼的。因此,《一個人的一一》當中也說了很多預言與預測。 人類之所以知道自己的存在,就是在山洞裡,因火光而將人類的身影投射在牆上;其實我們今時今日歸零也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投影對我來說就好像回到那些洞窟人,再看我們如何去重新發現自己。但是我們投放出來的又是甚麼呢?我認為是一個小孩正在玩樂着,於是我們就找來不同的電腦組合,演員也好像是活於電腦的世界裡,發現自己的童年,發現了月球。   若然能夠成為《一一》中其中一角色,你會想經歷哪一個角色呢? 林奕華:老實說到了我這個年紀,嚴格上,電影的每個角色我也都經歷過了。但我當然永遠希望可繼續成為洋洋,因為他代表了一種希望。 Previous Next 電影《一一》對你的意義在於哪裡?   林奕華:我常問自己,為甚麼要將楊德昌的電影搬在舞台上?我會說因他是位很有vision的藝術家,所以我很喜歡他給觀眾的那個point of view,因為他給觀眾的point of view永遠是有距離感的,是有一個bigger picture,還有他有一種穿透力。那為什麼會是《一一》呢?因為那是他最後一部作品,也是跟我們在時間上最接近的一部作品。再問,那為什麼是用「三部曲」去演繹呢?我會說因為他作為一個有vision的藝術家 ,他必定是擁有第三隻眼,能看見大家平日看不見的東西。   我覺得香港很特別,就是市場往往取決一切,而市場又相對地小,讓所有人都在看同一部電影和電視劇,說着同一件事。我很希望現在的年輕人是能夠從這個狀況走出去,因這樣對他們很不公平。因為他們一到外面的世界,他們便無法適從;香港給了他們一個誤以為「外在世界也是這樣」的錯覺。以為我們都應要提防陌生人、不要提出問題、不要expose自己。請大家都走出香港以外之地,從一個很小的池,去試試遊進海裡吧。   當楊德昌經已不在的時候,你也就不會覺得有一個人with a pointing finger pointing at you。他的vision能夠看得如此遠、如此穿透,是在於他很了解自己,我們的文化一直都不鼓勵我們了解自己。人人唱着一樣的歌,說着一樣的話語,我們說民主自由,但這個市場和經濟體系本就很極權。   所以藝術創作很重要,雖然它未必即時見效,但它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所以我覺得楊德昌的電影很珍貴,他不只是pointing finger,很多電影都存在議題性,它好像講述着一個issue、一個浪潮,雖內在的東西還是會被壓抑的。 如此一說,我們又應如何在日常對抗主流? 林奕華:我覺得有兩點,第一就是,不要將對抗當成你唯一的存在價值以及意義。我反而會覺得是,要真正的了解自我,找到自己,方要明白自己的價值,才會走出非黑即白的態度。 如果你永遠都是非黑即白,你已經fall into這一種語境了。你要明白,你不滿意的這些東西背後存在的context,因為context是很重要的。…
HUS專訪 x The AceMeta Sean & Nikolai |PHYGITAL is the new black
HUS專訪 x The AceMeta Shawn & Nikolai|PHYGITAL is the new black
【#HUSSpecial】Web 3 技術是近年科技大趨勢,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 NFT 和元宇宙之外,大家又知道如何將 Web 3 科技融入時尚行業嗎?這次 HUSTL. 邀請了 The AceMeta 公司,來自新加坡的首席運營官 Shawn 和首席執行官 Nikolai,為大家介紹他們怎樣把虛擬世界糅合現實,並帶來世界首家物品虛實融合一體的 PHYGITAL 概念店 https://youtu.be/5GXrNXbAReA The AceMeta 公司的 Labelled3 是一個 Web3 啟用器,通過 Labelled3 開發一個社交商業平台,主要用作零售商和二級市場交易 PHYGITAL 商品的市場。而這個名為 Labelled 的平台將使用戶能夠購買附屬品牌的商品,並鑄造相關的 NFT,這些 NFT 不僅可以作為收藏品,還可以作為鑑定人和交互門票。通過二級市場銷售商品和影響本地和外部社區,將促進社交商業模式。 一切自 NFT 開始 不知道大家對 NFT 的認知是什麼呢?是早幾年風靡一時的畫作?還是於投資界頻頻得利的虛擬貨幣?Shawn 表示:「當我們談論 Web 3 時,人們多數沒能理解為何要花錢來購買一張 JPEG 檔的 NFT。」正正因為這個原因,Shawn 和 Nikolai 將世人對 NFT 的誤解化作靈感,創造出一件實體產品,隨件附送同款虛擬版本,一式兩份猶如「孖寶」。 談論到合作夥伴,The AceMeta 認為時尚產業是世界大勢,新科技又怎能不參一腳呢?「時尚品牌 BLACK SCALE過去也有很多 KOL…
遊戲人生 —— 陳柏宇大冒險!|HUSTL. issue #MAY 2023 封面人物 陳柏宇 JASON CHAN
https://youtu.be/B5v47ZfkXuE 【#HUSCover】無論三歲定八十,大多都逃不出遊戲的誘惑。喜歡遊戲的人確是不少,但打機打到有「遊戲判官」之稱的,定非陳柏宇莫屬。 陳廣偉 aka陳柏宇 aka陳伯 每個名字都似是他的分身,代表著不同階段的他。 對於遊戲,人們總抱著好壞參半的態度,但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遊戲? 就讓我們緊握遊戲手掣,走進伍月號封面人物 —— Jason 陳柏宇 的世界吧! 遊戲載入中 ⋯⋯  20% LEVEL 1 選取「陳柏宇」的角色 你未必知道他的左顎臉頰上有一粒癦,但你定聽過他的作品 —— 可能是某飲品廣告歌〈I miss you〉,或〈你瞞我瞞〉和〈車匙〉等情歌,又或〈有天〉和〈對得起自己〉等勵志歌⋯⋯ 一句句經典歌詞,伴隨著細膩又獨特的唱腔躍於腦海。 Jason 出道十七年,創作經典無數。回想入行,Jason說似從寶箱抽中了SSR卡、彷如命運,但從他眼內卻流露出義無反顧的堅定 —— 若有機會可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倒想不到為何不做,更何況歌手的機會不是每天都有。 / 這是他在十五種生存的方法中 所選的存活式/ 有人為了喜歡的事,甘願放棄高薪厚職;有人為了喜歡的事,投入大量的時間、課金也在所不惜。那他是有多喜歡才走上這舞台? 玩家 陳柏宇 正式進入遊戲! 40% LEVEL 2 資深玩家的NEXT LEVEL 訪問前,我們讓Jason從背後的箱子中選取一個最重要的。沒想到他思考片刻後,竟拿起了空白的,道:「Endless Possibilities(無限可能)」。 能把興趣變職業,確實可遇不可求;但要離開新手村,也是一步一驚心。「我覺得歌手的日常任務都具挑戰性,尤其唱歌方面,我對自己有期望,希望自己可以達到。」而作為新手玩家,他卻深知自己沒有音樂背景是個弱點,於是他默默找裝備、儲經驗。 從唱別人的作品到自己創作,甚至出道十四年後再學唱歌,每步都默默地突破、追求。言談間,他亦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難讓人感受到他的執著和態度,外界更為他取了「隱世歌手」的稱呼,為此他霸氣道: / 用一萬小時定律 換來對自己的肯定 / 我一向不以外界的 feedback和 noise 作準則。…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月圓滿 酒滿腹|LUNAQUA 創辦人 Ka Man 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當喝酒不再只是享受,更成為了一個畢生追求的創業夢,是如此夫復何求呢?香港品牌風味酒 LUNAQUA 以月亮為靈感,秉承著「顛覆」、「創新」、「純粹」的三種理念,為好酒之人釀製各種口味。這次編輯邀來 LUNAQUA 創辦人 Ka Man,分享他如何走上開設釀酒廠的道路,細味每點甘甜的基調。 // 被月光照耀著的醉小子 // 世間上到底有哪個酒廠老闆不愛喝酒?Ka Man 也不例外,他說自己從前是因為「爛飲」才萌生起辦酒廠的念頭,可想而知他是有多愛喝。LUNAQUA 的靈感來自於旺角黑布街酒吧母店 De Luna,這家酒吧亦是他的第一家店,聽起來也真的具足意義。「晚空最美麗的是什麼?是月亮。」大概讀者們跟我一樣,猜不到這位好酒之人如此有詩意吧!而這抹月色就一直在 Ka Man 的各間餐廳和酒吧裡沿用起來了。 而有去過酒吧的都應知道,很多酒保都會自創雞尾酒,當 Ka Man 的拍檔創出了第一款菊花口味後,發現大獲好評,靈機一觸下,就續推了易入口的各式風味酒,起初只存在於自己的酒吧餐廳裡,後來疫情之下就立心要設廠,也就是今天的 LUNAQUA。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LUNAQUA (@lunaqua_hk) 酒吧是生意,酒廠是夢想。 //…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以食為天 以藝展現|資深香港漫畫家 歐陽應霽 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以食為天 以藝展現|資深香港漫畫家 歐陽應霽 專訪
https://youtu.be/iGM9ZOX_ruE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但對於歐陽應霽來說,美食與藝術同樣也是人生的陽光與空氣。歐陽應霽又名「阿齋」,是行內有名的跨媒體創作人,作品涵蓋設計、書刊、廣播、畫作、文化研究等。阿齋亦是一位吃盡天下美食的食評家,因此在他的作品集中,不乏看到大量以「食物」為靈感的創作。眾所週知,位於 PMQ 的味道圖書館也是阿齋的得意之作,近日他以一系列漫畫作品「入侵」展館,舉行了一場名為「Sik Zyu Soeng 食住上 — 應霽搵食漫畫展」⋯ 漫畫展材料包括:2 湯匙對美食的熱愛、傳承粵語文化的心 1 顆 、畫畫天份 酌量 與「食」結緣 誰人不喜歡吃好東西呢?阿齋與「食」的緣份從小已交織,母親是在上海出生的印尼華僑,輾轉到過內地各處,外公也曾在日本逗留過,最後來到香港。「小時候家裡的餐桌是很複雜,而這對於我開發味蕾是很重要的。」宛如聯合國般的餐桌,使得他比同齡的人更早領悟甜酸苦辣。 味蕾的開發與創意的開發是同出一轍。 瘋狂的美食家遊歷世界遍尋好滋味,在意大利一週吃了十四餐 Carbonara;瘋狂的創作人,畢生用盡各種媒介宣揚「吃」的文化。「食物不只用來滿足口慾,食物背後的故事也應該要保留和發展下去。」而這位貪吃之人,近來又再在他的作品集裡添了些新元素⋯ 一口滿足 一手執筆 「Sik Zyu Soeng 食住上 — 應霽搵食漫畫展」以香港飲食文化和廣東話中與「飲食」相關的俚語為靈感,並用漫畫形式糅合起來。「我決定要用兩、三年時間,將這 360 句俗語全都畫下來。」能擁有如泉湧的靈感和創意,阿齋表示一定要好好把握這份歷史留下來的寶藏。 人生就是一場邊走邊吃的旅途 … 大概這就是「食住上」的真諦吧。 訪問中阿齋提到 Comfort Food 這個詞,有種窩心是只有家鄉的味道才能帶給你,或許這就是他矢志要將成長之地獨有文化結合起來的因由。「因為我覺得食物都和回憶有關。」編輯有感每個藝術家都帶種「食極唔飽」的創作慾,是次展覽尤其看出阿齋的不滿足,他不只是要每位來展覽的人看畫作,而是希望同一個主題,為大家帶來全方位的體驗。此次展覽特邀音樂家丁龑霆 Erikson Ting 合作,創作了一件與「食物俚語」相關的聲音作品,以實驗性的方式展現廣東話的各種可塑性;他更開展了一系列有關俚語、飲食文化、城市美學等相關講座和導賞活動。 高浚明 Anthony Ko 丁龑霆 Erikson Ting Previous Next 阿齋的舌尖上盡是墨水、是顏料,至於各位能否在作品中解讀到他的心思,就「食自己」喇。 願 眾人也能吃盡天下美食 文化繼續傳承
HUS專訪 x MEDICOM TOY 創辦人赤司龍彥 |BE@RBRICK 的靈魂人物
HUS專訪 x MEDICOM TOY 創辦人赤司龍彥 |[email protected] 的靈魂人物
【#HUS專訪】這隻小熊,有誰沒見過?常以不同形象出現,也有分大大小小,或許也曾跟你喜愛的動漫人物 crossover 過,它的名字叫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是由日本玩具公司 MEDICOM TOY 所生產的人氣玩具,以其特殊的熊形設計和各種限量版本而聞名。[email protected] 最初是在 2000 年推出,從最初的簡單設計到後來的各種聯乘版本,還有各種不同的尺寸,如 100%、400% 等,使得 [email protected] 成為了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收藏品。 作為 MEDICOM TOY 創辦人又名 [email protected] 之魂的赤司龍彥,今年迎來 [email protected] WORLDWIDE TOUR 3」展覽,展覽首次在日本以外亮相,並由全新進駐香港的多維體驗品牌藝術空間 Artelli 呈獻,雲集來自 100 位國際知名創意單位設計的獨家 [email protected] 1000% 藝術品,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這次有幸訪問到赤司先生,為大家介紹一下是次世界巡迴和對 ARTTOYS 興起的看法,了解玩具大王的思維。 編輯:可以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email protected] WORLD WIDE TOUR 3 嗎? 赤司龍彥:[email protected] WORLD WIDE TOUR 3 展示了約 100 件由國際知名創意單位設計的獨家 [email protected] 1000% 藝術品。他們運用了 70cm 高的 1000% [email protected] 作為畫布,並在上面揮灑創意。這次世界巡迴展覽是始於 2021…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血脈相連 羈絆相牽|紀錄片《毋親》莊⽟琳導演 與 ⿈英⾶監製
https://youtu.be/dKH7QuWbrm8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一家團聚並非必然,有些人窮一生也未必能找到至親。紀錄片《毋親》講述一位年輕女鐘錶師尋親的故事,一段跨越港泰的母女情緣,解開一個「釋懷與執著」的結。這次邀來《毋親》的導演莊玉琳和監製黃英飛,為我們揭示當中的因與緣、血與脈。 故事⼤綱:阿 B 半歲時,泰籍母親 Suwanna 離她⽽去,遺下三姐妹由姑姐撫育長⼤。長輩的偏⼼令阿 B 的童年過得並不快樂,成長路上變得很保護⾃⼰,後來更患上抑鬱症。母愛的缺席令她在情路上跌跌碰碰;幸運是與⽼錶匠羅師傅的忘年之交,令她重拾溫暖。手執⼀張母親舊照,面對三⼗年後的久別重逢,是團圓救贖,還是故事的真正開端? 緣起 緣散 緣延續 籌拍一部紀錄片不是易事,前中後期需時可以年計,而《毋親》之路亦非一帆風順。《毋親》前身緣起於導演⿆啟聰籌拍⾹港寫實紀錄⽚ 《尋宗•尋鐘》,然⽽⿆導演突然猝逝,及後⿆導演之愛徒莊⽟琳導演接⼿《尋宗•尋鐘》,但在過程中卻發掘出另⼀個關於「尋覓」和「緣分」的往事,也就成了《毋親》。始於樓梯底的交織,終究演化成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女主角豈止是輸在起跑線,她簡直是從半歲起就報銷了整個人生。」 拍攝這部紀錄片的過程縱然迂迴,也不及故事主人翁的命途多舛。「一般尋親片是尋到人就完結,但這個故事像是從尋找到母親後才開始。」莊導演認為尋親只是一個過程,背後的愛恨和血脈交纏才是主軸。 說書人 鐘錶師 老友記 缺乏家庭溫暖的女主角,遇上儼如父親的老師傅,這對忘年之交也是此紀錄片裡無法忽略的一塊。團隊在挖掘的過程中,發現羅師傅是被鐘錶業所耽誤的說書人,他喜歡筆錄各式各樣的故事,那當然阿 B 的人生也是師傅筆下的篇章,這讓導演和監製對他們更感興趣。命運相互交錯,不只限於主人翁與其母親,更牽扯到師徒二人。 「由於她從小沒有父母庇蔭,因此羅師傅對她而言,是種對長輩的投射。」- 莊導演 距離與親近的落差 千里尋親,靠的僅是一份幻想。對主人翁來說,她與母親素未謀面,到底對方是怎樣的人?然而,當上天把重遇母親的機會帶到面前時,是害怕?是期待?大概是將過往翻出來的折騰。可能大家會覺得既然戰勝了時間和命運,甚或團隊已替她解決了疫情禁飛泰國的問題,為什麼主角依然未能踏出第一步? Previous Next 「當時已安排好她去泰國,但她因為自信心不足而不敢去,怕回來會出事。」 心心念念的尋親任務完成,卻發現與期望有了落差⋯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而成長經歷對她的影響,是無奈感也是對現實的逃避;另一邊廂,一位母親面對的不得已,影響了主人翁整個人生,但換個角度可能對母親來說只是生命中的冰山一角。拍攝團隊深知旁人是沒法完全理解她們內心掙扎,所以唯有將最多的情感盡力拍下來,讓觀眾都明白且行且珍惜之理。  願 有緣之人終於團圓 一切羈絆終得解脫 SPECIAL THANKS.莊玉琳導演 & 黃英飛監製 DIRECTOR.HIUMINGS @hiumings PROJECT DIRECTOR.CONSTANCE EDITOR.FUNGS @rricorico VIDEOGRAPHER.HIUMINGS @hiumings, TSE CHUN, WILL.CHAN POST-PRODUCTION.TSE CHUN DESIGN.LING LING @0101_LEXXI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改編台灣小說電影《人魚紀》從國標舞看大城市單身女性的孤獨感|新晉女導演黃綺琳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近年本地電影業百花齊放,單計去年上映的港產片已有二十多套,大部份更是由首次執導長片的新導演執導,令影壇增色不少,新舊碰撞底下刷出讓人喜出望外的新火花。芸芸新晉導演中,不得不提憑首作《金都》獲第 39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的黃綺琳(Norris Wong),初次執導就收到這樣的成績單,絕對是極其大的肯定及榮譽。2019 年完成《金都》拍攝後,Norris 獲得了第 56 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提名,從那時起就萌生對當地電影產業的興趣,2020 年毅然決定移居台北,自此生活工作兩邊走。早前,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公布了入選第 21 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21)入圍發展中電影計劃(IDP),當中的《人魚紀》,正正找來現居台北的 Norris 負責執導。 李維菁筆下的城市 孤獨感 《人魚紀》改編自台灣作家李維菁生前最後一部小說作品,內容講述一名單身女子初學國標舞,在跟老師的雙人舞步之間,體驗親密又疏離的關係。「當初是監製主動帶這本書找我,因為他們看完《金都》後覺得我的調子與這本書很符合。」台灣導演數目絕不比香港的少,又有甚麼非她不可的原因,促使台灣團隊找來當時初出茅盧的新晉導演 Norris 來合作呢?擔任製片及監制的林欣怡認為台灣的女導演擅於把題材挖得很深入,但腔調會較為嚴肅一點,而香港導演最厲害之處,就是源自於自身的養份,置身於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能夠把城市中疏離的人際關係及內心孤獨感拍出來,「李維菁有幾部作品也曾被改編成電視電影,但也跟原著的痛調不太一樣,因為她的文字裡其實有一種獨特的痛調,裹面隱藏著傷痕及痛苦,包括在城市中渴望及不可得的東西,可是她不會用一個很沉重的方式去表達,即使在寫愛情上的痛苦,她都會用幽默有趣的方式,所以一直到我看《金都》的時候,終於發現到有一個華語女導演切入故事的方法跟我讀李維菁的作品時,所感受到的是一樣的。 機緣。巧合 從未學習過跳舞的 Norris 在加入這個計劃前,湊巧因為另一個與張婉婷導演合作的項目而開始接觸舞蹈,在台灣也有趁機上國標舞課,這成為了她接受這次邀約的最大契機,「單身女子在台北舞蹈學校跳國標舞,苦於找不到舞伴的狀態,跟我自己的處境相當吻合,因為課堂上大部份學生都是退休人士,跟我年紀相約的女生少之又少,要找到年齡相約或身高相似的男舞伴是相當困難的事。」Norris 與出版社面談後更意外發現原著作者一直也想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甚至提及過希望由香港導演執導,這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共嗚感及緣份讓她對這個計劃產生強烈興趣,在種種機緣巧合下,便造就了這次的跨地合作。由於《人魚紀》是作者的遺作,情節上也不盡完整,所以 Norris 也有找一些台灣編劇去共同創作之後的故事。 「電影最主要會捉住小說中那種城市感,以及女性在母親身上所受到的性壓抑,導致主角在跳舞及生活上會有怎樣的表現。」 雖然台灣與香港的文化相近,但當中也有一些相異之處,令到 Norris 最為不適應的,就是台灣人與香港人時間感上的不同。「在香港拍劇,一集平均會拍四至五天,但在台灣可能十天才拍好一集。大家的著眼點不同,在香港拍電影可能預算上較緊絀,需要在計劃的時間內迅速完成,但台灣則著重表達創作者的想法,拍攝上會需要更多時間,加上台灣地大,轉換場景也錢花費更多時間。」 說書人的堅持與初心 . . . 身處台灣三年,面對五光十色的新環境,卻依舊沒有把香港的痕跡在她心中抺去,人在異地也堅持自掏腰包揼本拍香港電影,為的絕非名聲榮銜,而是創作者秉持的初心,「我個人比較貪心,剛剛也自資了一部長片《填詞撚》,都是以香港故事為主題,始終想繼續說香港故事及做廣東話的影視作品,也可能是文化上的差異,國語不是最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媒介,所以貪心一點會想同時接觸兩地的作品。我又沒有問自己為何這麼辛苦都要自資拍電影,可能就是想說故事的慾望大得只想把事情做出來再作打算。」小眾題材往往難以吸引投資者及市場的目光,但為了在現實中平衡夢想,Norris 寧可多接編劇的工作,再用這些收入發展自己的興趣,這種強大而倔強的決心,大抵都是出於對香港的愛吧。 「我又沒有問自己為何這麼辛苦都要自資拍電影,可能就是想說故事的慾望大得只想把事情做出來再作打算。」 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在政府機構創意香港及電影發展基金支持下於 2000 年首辦,致力為亞洲電影人提供平台,發掘更多元的機會。HAF 今年選出約 28 個發展中項目及約 15 個製作中項目,並會邀請製作人於為期三日的投資會,與過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製片人、發行商和買家洽談合作,為入選電影提供資金上的協助之餘,也能確保在國際市場上的曝光率。團隊期望明年內能夠正式開拍,不過距離上映言之尚早,就讓我們好好期待一下這部作品的成果。 SPECIAL THANKS.黃綺琳 @norris_wong_official、林欣怡、姚聖洋@albertsyao、[email protected] TEXT.ICY VIDEOGRAPHER.HIUMINGS POST-PRODUCTION.HIUMINGS
年華十七 浴火重生|HUSTL. issue #MAR 2023 封面人物 泳兒 VINCY CHAN
【#HUSCover】十七年,初生嬰兒也快中學畢業;十七年,從被掌聲擁抱,繼而待在幽谷⋯於樂壇打滾的年歲,轉眼就過的十七載,等待,到終於不記得等待,憑藉擁抱自己的瘡疤,直視恐懼從而成了無懼的鳳凰。浴火重生過後,是蓬萊,也是在提醒我們,在冷酷的世界裡,誰也能成為自己的一團火苗。

HUSTL.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