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Interview

Interview

【Gear Up!】絲打起頭|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 郭氏女孩 專訪
【Gear Up!】絲打起頭|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 郭氏女孩 專訪
【#Gear Up!】不知道大家對舞龍舞獅的印象如何呢?編輯猜想大多是開張奠基、大時大節,才會見其蹤影吧。其實龍獅運動已有多年歷史,舞龍獅本是武術的輔助運動,舞得出色,功夫自會進步。時至今日,龍獅已獨立發展成一種集合武術、體育、藝術和娛樂的運動,箇中的文化象徵和技巧,使得龍獅運動亦成了一項表演藝術。
光影之間|HUSTL. issue #SEP 2023 封面人物 香胤宅 LYMAN HEUNG
https://youtu.be/TfAiA_vc4wQ 【#HUSCover】光和影似是雙生兒,有光照之處,定會有影子。 只是耀眼的光,總會讓人忽略暗淡的影子。在《全民造星V》的舞台上,一顆「香印提子」橫空出世、萬眾矚目,更以「大熱」的姿態奪得官方投票及網上民選的No.1。光照之下,那帥氣的外表和精湛的舞藝固然奪目,但影子之內,其實隱藏着他的汗淚和辛酸。 Previous Next 他的天賦確非與生俱來,玖月就交由站在鎂光燈下的 LYMAN HEUNG 香胤宅,親自掀開追光者的紗幕! 在光影之間,他的才華等待被看見,而他的堅持也值得被看見。 |光照之下|Ly-Ly Land| 我最自信的,一定是跳舞。跳舞令我感到舒服自在,也是我的Language。 只要看過 Lyman 的表演,都不難感受到他的舞台魅力 —— 隨着節拍和音樂翩翩起舞,他就似是音樂盒中律動的玩偶,讓人目不轉睛。鎂光燈之下,他就是唯一的焦點。 從小開始「習舞」的Lyman,至今已擁有二十二年的舞蹈底蘊。十一歲起接觸拉丁舞,十五歲便贏得第一個舞蹈比賽冠軍,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參賽。在參加《全民造星V》前,他更踏足過美國百老匯的舞台,是美國音樂劇《芝加哥Chicago》巡演的首位亞洲成員。他的舞蹈實力當然不容小覷,而舞台經驗豐富之多更被網民戲言:別人是來比賽的,他是來表演的。 Lyman 憶述他的學舞生涯,從懵懵懂懂地被媽媽拉着去學,一無所知地踏進舞蹈教室,直至這課餘活動慢慢佔據了他的生活,令他萌生了放棄的念頭。「因為我想和朋友一起去踢波、打機、開心地玩,但我都沒有時間。加上我不太喜歡那緊身和deep V的拉丁舞舞衣,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豹紋及螢光粉紅色的舞衣,讓我十分尷尬,更不想讓朋友知道我跳拉丁舞這件事。」 雖抗拒,但放棄不是唯一的方法。 媽媽總跟我說「Let's make it fun!」、「Why don't you try?」,讓我試不同的東西如 hip-hop、musical theatre等,於是我邊學、邊試着把我喜歡的元素都融合在拉丁舞上,便慢慢appreciate這件事。 舞衣可換、髮型可改、舞種也可以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學會以open mind的心態看待事情。而這一踏步,使他慢慢打造出屬於自己的Ly-Ly Land。 他踏着自己的影子,一步一腳印。有人說,一萬小時的錘煉可讓人從平凡變成不凡、從新手變專家。而他所花的,當然不止一萬小時。在他的努力元素中,是對藝術造詣的追求,還是對表演和舞台的熱愛。他在跳舞所學的,並不只舞步。 |光照背後|Brick Wall.Break Wall| 一句「我真的很喜歡表演」令他一直堅持,即使左邊聽力有所缺,也無礙他踏上舞台,《造星V》之途更是勢如破竹。成功看似是理所當然,但其實得來不易。 影子偶爾會被放大,一個人的成長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回想過去,讓總是笑臉迎人的Lyman 難得沉靜下來。沉澱過後,他以「Brick Wall」來形容自己的成長,而遇上的第一道牆,便是他與父母之間的心牆。 十五歲比賽勝出後稍稍「跳出名堂」,令他日益沉醉表演,但父母卻對「舞出未來」有所保留,便讓他去夏威夷就學,過上了與表演背道而馳的生活,可是他並不快樂。「我知道他們是為我籌劃未來、為我好,但我想給他們看最真實的我。我不想對他們撒謊,更不想對自己撒謊。」 於是,他回到香港,向父母表明自己的恆心和決心,幾經波折才回到表演的世界。 在夏威夷時,一直思索着自己想做甚麼。還記得有位老師給了我一本書,叫《The Last Lecture》。那本書讓我印象深刻,說人生遇到的每道牆,並不是用來阻礙你的,而是用來過濾掉那些輕易放棄之人。如果你真的想得到,你定會找方法,不論是掘地、翻越或是繞過。 而人生的牆,又豈止一道?到紐約追夢,便碰到了第二道。「初時參加百老匯的音樂劇試鏡,因為競爭太大一直被淘汰。」即便現在已雲淡風輕,但曾經的挫敗卻教他再接再厲,最後他選擇在一間ballroom studio中繼續邊學舞、邊任跳舞導師的工作。 一邊維持生計,一邊可提升自己的技能,這工作好像也沒偏離夢想的軌道,但每每看着學生踏上舞台,也會悄悄地勾起他的表演慾 —— 他的舞台,並不只是這小小的舞蹈教室。於是他又試着去百老匯試鏡,而這一次,皇天不負有心人,而當天成功入選的喜悅,至今仍記憶猶新。 每道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正如他所言,「You wanna stop…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看謎語人解謎 |《極地謎情》主演+導演 專訪
【#CulturePanel藝文嵌板】你有幻想過,平日記者是怎樣做訪問的嗎? 這故事正是由一場訪問開始,圍繞在大作家和小記者之間的火花一觸即發。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個人,卻因一位女子而牽引着。在這滿佈謎團的故事中,真相撲朔迷離、資訊支離破碎,要解的謎,又豈止一個? 訪問放上舞台,在黃秋生和游學修的唇槍舌劍下拉開序幕,誠如游學修所形容的三個關鍵詞:「懸疑」、「浪漫」、「風趣」。到底他們如何在懸疑間,演繹出浪漫又風趣的故事?跟隨我們的訪問,走到舞台背後,了解他們是怎樣變奏出不一樣的《極地謎情》。 https://youtu.be/0GodrUHKDu0 極地的變奏 故事中,記者黎斯(游學修 飾)為了訪問,攀山涉水地踏上小島尋找著名作家白克先生(黃秋生 飾)。遍尋之際,數聲鎗聲先聲奪人,白克才拿着鎗施施然走進觀眾眼簾⋯⋯ 黎斯的慌張、白克的從容,好比黑白對立,懸念迭起,而二人的角力亦昭然若揭。 這是探班訪問前的劇團綵排,讓一眾傳媒記者作為觀眾搶先欣賞劇目的精彩開場。《極地謎情》是神戲劇場十周年之作,更特別的是選取了十一年前的劇作《極地情聖》(原名:Variations énigmatiques)並改名重新獻映。而這次的合作班底也十分吸引 —— 除了由新世代演員游學修與黃秋生首度合演外,更有殿堂級導演陳淑儀所執導。 而說到劇目,導演陳淑儀更坦言自己身份的改變:「(十一年前)第一次看是作為觀眾的身份,純粹抱着欣賞的角度去看故事,但這次接下劇目編排時,才發現在故事之外,這部劇還有很多層次可以發掘。」故此,亦令再次出演的黃秋生感受頗深:「全部都不同,從角色、劇本翻譯、處理手法、場景佈置,甚至人也不同。」 團隊的「瓜葛」 雖然劇中角色總是針鋒相對、火花四濺,但坐下來訪問時,他們仨卻是亦師亦友,不時有說有笑。 三人都是行內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領域都擁有一席之地。黃秋生和導演陳淑儀已相識多年、合作無間,黃秋生更是用「生命中最忠誠的一位導演且是唯一」來形容對方;唯游學修是首次合演,而面對兩位重量級前輩,他卻沒有表現一絲膽怯。「早在我讀APA(香港演藝學院)時已聽過淑儀的大名,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合作,秋生哥也是。而開心的是,做劇場時會接觸到前輩級的人物,不論是導演或演員,都會給我很多得著,令我好像做回一個弟弟,能夠被人帶領!」 但作為一個團隊,最難的莫過於「一起講故事」—— 要把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或是對故事不同的解讀融合、拼湊,再在舞台上演,實屬不易,譬如說到角色與他們之間的相似點時,他們也有不同的看法。 「(白克)和我一模一樣,乞人憎到不得了、厭惡人類。」黃秋生笑言,令在旁的陳淑儀導演也忍俊不住。而游學修則是深思了一會兒道:「我想是他(黎斯)對真相的追求、很重視說真話,我也重視!」說着說着,令秋生忍不住插話:「你是那種坦白、感性的人,對其他人有很多要求和期望的。」而陳淑儀導演再補充:「我覺得是堅持,兩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世界和價值觀想要堅守,我相信他們都有。」 從他們仨的默契,便能感受到彼此的相知相惜;也正是因為一份「堅持」,才令他們在角力間滲透浪漫,更添角色的鮮明個性和層次。   從神戲看舞台 時移世易,除了台前幕後都不盡相同,而演繹和表達方式也有所改變。但不管多少變改,他們依然同是熱愛表演和舞台之人。 回首十周年之際,劇團也舉辦了攝影展覽。問及黃秋生對近年的舞台劇發展,他也有所感歎「整個氛圍都不同」,而陳淑儀導演則緩緩道:「雖然我是近期才跟秋生合作,但看著劇團這十年一直隨著社會經歷、發展,我覺得也是一個見證。」 在變幻無常的世態,唯有繼續踏實地做;而所謂的藍圖,就是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正如秋生所言:「做得幾多得幾多,哪想得這麼多。」 神戲劇場10年《極地謎情》 演出日期 / 時間: 2023年9月1 - 2, 5 - 9, 12 - 16, 19 - 23, 27 - 30日 晚上8時 2023年9月3, 10, 17, 24日 下午3時 演出場地: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售票:HK $888 /…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人鬼一線通|鬼王潘紹聰 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人鬼一線通|鬼王潘紹聰 專訪
【#CulturePanel藝文嵌板】人就是如此有趣,對未知領域心存好奇,卻又充滿懼怕。踏入農曆七月,華人社會又掀起每年一度的靈異風,只是⋯你有想過其實那道與眾生連接的門,時常都在嗎?有些人的使命,或許就是成為逝者與凡人的傳聲筒。潘紹聰自稱「只是一個講鬼故的人」,只是這位說書人說著說著就二十多年,說著說著就成了城內最著名的「鬼王」⋯
【DingDong】浪跡風靡 – 尖沙咀利時龍爺
【#HUS生活】adidas Originals 早前發布了與 Pharrell Williams 合作的全新運動鞋 Humanrace Samba Tones by Pharrell,以 adidas 經典運動鞋 Samba 為藍本,推出獨特奢華演繹的聯名運動鞋,鞋面、鞋帶、鞋頭均採用 ECCO Leather 全能高端皮革,這次再提供三種基本顏色:赤土色、木炭色和白色,鞋舌也維持了原創設計表達了對 adidas 歷史的尊重,配合三間上的之字形縫線。
二次次元|HUSTL. issue #AUG 2023 封面人物 N9
二次次元|HUSTL. issue #AUG 2023 封面人物 N9
【#HUSCover】有關「次元」一詞,每個人的意會都不盡相同,但泛指都是空間或世界的意思吧。從 YouTube 頻道裡崛起,眼看身邊一個個踏上歌唱航道,2023 年終以樂壇新丁的姿態,高舉誓要奪獎的宣言正式出道,新身份開展二次人生,讀者們,讓我們與捌月號封面人物 N9 一起墮入這個二次次元吧!いくぞ(走吧)!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文人仲夏夜|填詞人 / DJ / 作家 Oscar 李文曦 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文人仲夏夜|填詞人 / DJ / 作家 Oscar 李文曦 專訪
【#CulturePanel藝文嵌板】夜闌人靜時,用沉穩的聲音伴你渡過無眠夜;日照之時,卻是手執筆桿,用文字為你修復軟肋。Oscar 李文曦,由深夜 DJ 到填詞人,再化身散文作家與插畫畫家,這位全方位多角度「爬格子」的文人,與你在二零二三仲夏,遊牧至初秋。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不止是DJ|903 DJ 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你有多久沒聽過電台?收音機除了是考試必備外,家裡還有它的蹤影嗎? 在這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各種媒體佔據人們日常,社交媒體如Instagram、Facebook,甚至新推出的Threads等,都屬自主性的訊息接收站。而科技的革新,把人們從往昔的被動變為主動、只能聽甚麼到可以選擇看甚麼。雖電台漸漸失去光環,但DJ們仍是每天在大氣電波中與人們分享,傳遞着各種資訊。 那你有想象過,DJ 的恆常工作是怎樣的嗎? 是次專訪的主角正是四位來自叱咤903的新生代DJ。他們從無名小卒、入行邊學邊做,直到今日能獨當一面地策劃固定的節目。於他們而言,這職業的魅力是甚麼?而電台又屬怎樣的存在? https://youtu.be/qAp1Ece_TSc 試轉到電台頻道,聽聽大氣電波中另一端的他們說些什麼 ~ 📻 電台是 ⋯⋯ 創作之地 「要熱衷創作和擁有好心地,我想是我們台裏都撕不掉的事。」阿檸說。 於DJ而言,說話固然是基本。在場聚首一堂的四人,除了充斥著歡樂的氛圍外,也讓大家感受到說話的魅力和熱鬧。不過,說話亦有講究,尤其是這只有一、兩個小時內的限定空間,要說甚麼、怎樣說,都是分秒必爭的。 四個人,各有自己的創作領域和方式,有人會看熱話,亦會有人避免;有人講愛情、有人講體育。DJ以不同的取向和角度來分享,都是締造節目魅力的重要元素。「電台就似是給予你功課的人,但只有命題,因此有很大的自由度去進行創作。」阿檸再補充,「那一、兩個小時的空檔就是一個Task,沒有人會告訴你怎樣做,要靠自己去設計和構思,而這職業也會迫使著人保持著每天創作的動力。」 而透過2018年的「309咤叱」入行的歪歪,正是對此有所憧憬,「這是會讓人很集中、不斷創作的地方,例如有 DJ 會做棟篤笑、出書、參與舞台劇等,甚或有著名的填詞人都出自這裡。而我很喜歡創作,便想着來到這裏,希望這厲害的土壤可令我的創作進步。」 可見,DJ 除了會埋首直播間錄音外,最重要又最難的,還是構思主題的部份。「因為定時定點就要交功課,你不能想不到,所以只能慢慢練習去留意身邊的事物。」阿檸說。 📻 電台是 ⋯⋯ 生活的養分 「DJ的職責,就是與這個社會一起呼吸。」歪歪說。 他們要說的,除了是自己的事,原來也是聽眾的事。歪歪說,「我常覺得DJ應該是與大家的生活是大同小異的人,都是一起擠巴士、收工會很累很睏、都會失戀或不開心,但我們講生活時,就似是給聽眾多一個出口。」 在這兩小時內,他們分享的都是Lifetime Story,主題由自己的家事、朋友之間的事到回應社會大事,又或從自我解剖、治癒到釋懷。那到底甚麼選材才值得透過大氣電波中分享?「我會打開WhatsApp,看看群組裡的朋友在討論什麼、看姨媽姑姐在吵架,又或吐槽沒有場地踢球等,都是我創作的來源,因我的感受會深一點,而這些故事也未必會在報紙上看到的。」阿強道。 而梁子也對此表示認同,「我覺得若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多顧及自己,或許就沒有那麼多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我會分享的都是timeless的,當中一定會是自己所經歷過的、有所感受的才說出來,去看看能否connect到其他人。」 「最重要的是,我的分享會持續地做,可能是10年、20年,我也一直在與你同呼同吸。這件事不只是娛樂、也不只是回應社會,這已經是生活。」阿檸再分享,「當你聽每個DJ分享時,你可能會喜歡他的生活態度或他對一件事的看法,那固然是DJ本身的成長,但我們也是和每位聽眾一起成長。」 因此,即便相隔着多遠的距離,他們的說話中所蘊含的力量,都能透過大氣電波分毫不差地能傳到聽眾心中。而這份陪伴、與聽眾做朋友的感覺,正是電台最難能可貴之處,亦是每個DJ所希望做到的。 「我希望,我的生活能成為聽眾生活的養分。」歪歪認真道。 🎙️ 電台是 ⋯⋯ 選擇 科技的發展,供人們愈來愈多選擇,但電台的選擇卻不多。不由自主地想,聽電台就是老?聽YouTube、Podcast就是型或潮? 「大家都習慣了用競爭心態去看待事物。」梁子默默道。「其實可以看YouTube也聽電台、或可以在YouTube裏聽到電台的東西,我覺得只是選擇的問題,並不存在競爭的成份。」 「競爭與媒介無關,而是內容。因為我偶爾也會去看玩具的新聞、會在YouTube上看別人分享玩具的新聞,看看別人怎樣做得,又或好到可讓我想追看。有競爭、有學習,便有進步。」阿檸說。 對於DJ來說,或許最難的,從不是面對世界的革新和改變,而是自我審視和要求。「攀爬永遠都在,因追逐夢想都是痛苦的,但這是自己的選擇。雖然痛苦自尋,但內裡是爽的。」阿檸笑說。 🎙️ 電台是 ⋯⋯ 挑戰 DJ路很難攀升?阿檸立刻回應道,「所謂的攀爬其實與職位無關,反而是你對自己的成績表,如每年想做到什麼、有什麼作品想推出或媒介想去試。」正是這樣的平台和空間,造就了一群天馬行空的創作人發揮之地,讓他們得以如三頭六臂、身絕懷技地創作。如: 阿檸(薛晉寧) 主持節目:…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