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Culture

Culture

六十年代搖擺的倫敦|英國藝術大師David Hockney首爾藝術展
【#HUS藝術】當代日本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漫畫家和動畫電影製作人今敏,於13年前突然辭世。儘管他已與世長辭,並遺下未完成之作《造夢機械》,但其作品可謂尊定及塑造了日本動畫界的發展方向。現讓我們一同回顧其的五部經典之作,再次重溫其創作的魅力所在。 而早前David Hockney與14名英國流行藝術家於韓國首爾舉行展覽,近日則移師至釜山展出,並續以《1960年代搖擺的倫敦》(1960s Swinging London)為主題,以其極具個人特色的畫作,讓觀者透過他的眼睛一窺60年代的英國倫敦,這個曾影響全球藝術、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 為藝術而生 David Hockney,1937年出生於英國「電影之都」布拉福 (Bradford)。1948年就讀當地的藝術學院,從小就對繪畫擁有極大興趣的他,年僅11歲時便立志成為藝術家。廿歲時,他先後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和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就讀。 從青少年時期開始醉心藝術,至今David Hockney已執起畫筆創作超過六十年,持續地以不同的圖像與藝術形式記下他眼中的世界,探索繪畫、攝影、設計、電影等不同領域的創作可能性,造就了他成為全方位、全才、跨世紀、跨領域的當代藝術家。 他的作品風格絢麗奪目,豐富鮮明的色塊、生動而獨特的自然風景、敢於挑戰傳統的創作風格,都體現出他對世界的好奇與童趣,亦令他的作品廣受大眾和收藏家的喜愛,甚至被媒體評為「世界最受歡迎的在世畫家」之一。2012年,他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英國功績勳章(Order of Merit),成為繼Lucian Freud之後,英國史上第二位獲同等殊榮的藝術家。 搖擺的時代 迷你裙、Beatles、David Hockney,大概是1960年代英國倫敦的關鍵詞。 當時的英國年輕人為擺脫和解放戰後的拘束時代,透過時裝、藝術、流行文化等,引領倫敦走進叛逆、搖擺的現代性。從迷你裙興起成為女性衣著解放的象徵,到Beatles的嬉皮士狂熱席捲全球,都為倫敦的國際形象帶來巨大的改變,以至全球文化的衝擊。 1966年,美國《Times》雜誌將倫敦評為「搖擺的城市」(Swinging City),恰好同年David Hockney亦在克斯明畫廊(Kasmin Limited)舉辦其第一次個展。受到英國藝術評論家Lawrence Allowey,於1955年所提出的「普普藝術」(Pop Arts) 概念所影響,在60年代,這個充滿活力和叛逆氣息的時代氛圍下,許多年輕藝術家都嘗試將電影、攝影、廣告、流行音樂等大眾文化元素,引用到自身的藝術創作當中,以藉此挑戰傳統藝術和價值觀。而David Hockney正是引領此藝術風潮的藝術家之一,也是當中最具廣泛影響力的藝術家。 因此,是次名為《1960年代搖擺的倫敦》的展覽,我們將可再次透過David Hockney的作品,一窺1960年代的文化運動,如何引領全球流行文化和藝術的發展;迷你裙、披頭四、滾石樂隊、普普藝術,如何風靡全球,創造這個奇蹟般的英倫「黃金時代」。
回顧日本動畫界傳奇人物「今敏」的五部經典大作
【#HUS藝術】當代日本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漫畫家和動畫電影製作人今敏,於13年前突然辭世。儘管他已與世長辭,並遺下未完成之作《造夢機械》,但其作品可謂尊定及塑造了日本動畫界的發展方向。現讓我們一同回顧其的五部經典之作,再次重溫其創作的魅力所在。 1. 《藍色恐懼》 《藍色恐懼》為今敏的首部動畫電影,改編自小說家竹內義和的同名小說。劇情靈感源自日本獨有的偶像文化,講述了一位當紅少女偶像團體解散後,女主角轉向演員事業並面臨巨大壓力的故事。她在戲劇領域缺乏經驗,遭受著反對的浪潮,心生產生莫大不安與恐懼。在恍惚之際,她甚至看見了另一個自我存在的幻象。今敏以極寫實的風格傳達角色內心情感和深思的奧妙。透過幻想與現實情境的交織,「當我們揭開外在的面具時,我們到底是誰?」 《藍色恐懼》絕對是今敏的經典之作之一。整部電影營造出驚悚懸疑的氛圍,長鏡頭的動畫製作在當時的日本動畫界並不普及與常見;再搭配當時相當前衛的經典配樂,奠定了日本動畫踏向國際發展的穩固基礎。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也受到後來導演們的敬仰,例如電影《黑天鵝》,深受《藍色恐懼》的影響。 2.《千年女優》 《千年女優》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日本動畫電影,曾與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一同獲得2001年度第五屆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的動畫大賞。 這部由今敏與編劇村井貞之共同打造的作品,於2002年上映。故事以女主角藤原千代子的回憶和劇中劇的方式呈現,穿插着虛幻和現實的場景,打破了單一時間軸的限制,創造出一個視覺陷阱,讓觀眾沉浸其中。千年女優也正描述了藤原千代子曲折的一生。 這部電影被許多影評人譽為「史上最浪漫的動畫電影」。它講述了知名女演員千代子和鑰匙先生之間宿命式的感情悲劇。影片以微妙的線索引領觀眾苦苦追尋,然而他們始終無法相遇。命運似乎註定他們無法走到一起,一個被釋放,一個則墮入囹圄。在《千年女優》中,今敏延續了他對現實與虛幻的迷戀,將女演員的一生巧妙地交織於戲劇和現實之間。他將前世今生和破碎迷離的時間軸融合在一起。片名中的「千年」也代表着永恆,女主角為愛情付出了一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然而最終卻無法回憶起那個人的模樣。 《千年女優》這部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融合了浪漫、懸疑和情感的元素。觀眾隨着千代子的回憶旅程,探索著她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故事。這部作品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詩意和迷離的夢境,讓人深思人生的無常和愛情的脆弱,也展示了今敏獨特的風格和對於情感探索的深度。 3.《盜夢偵探》 2006年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盜夢偵探》,乃一場奇幻、詭譎的夢境探險。今敏以其獨特的風格將筒井康隆的科幻小說改編成動畫,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充滿奇幻的夢境之旅。故事的主角是精神治療醫師千葉敦子博士,她所在的研究所發明了一種能夠進入夢境的機器。然而,這個夢境機器被竊,為了防止可能引發的災難,敦子和她在夢中的化身「紅辣椒」展開了一場追查兇手的冒險。 《盜夢偵探》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探討了「清醒夢」、「潛意識」和「心理投射」等夢境現象,以精彩的視覺效果和纏綿的劇情拉近觀眾與夢境之間的距離。這部作品深入探索了潛意識的世界,揭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情感。當現實與夢境交織在一起時,冷漠的敦子和熱情的紅辣椒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人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盜夢偵探》還巧妙地反映了日本社會的問題,如壓抑、情色文化的泛濫和拜金主義。透過蒙太奇手法,導演將這些現象轉化為奇幻的夢境場景,展示了現實社會中的荒謬和殘酷。時至今日,回顧《盜夢偵探》,我們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導演以荒謬和諷刺的手法保持了電影的尖銳性,同時描繪了充滿陽光的奇幻世界。每次重看,均讓我們深思夢境如何抵抗現實的壓力。 4.《東京教父》 《東京教父》取材自1949年的電影《三位教父》,其無厘頭的詼諧幽默營造出屬於東京的浪漫故事。今敏在這次作品中放棄了前兩部的複雜情節,透過樸素的劇情凸顯對日常生活美感的追尋,成為他少數沒有時空錯亂的作品。故事描述了在平凡無奇的聖誕夜中,三位素未謀面的流浪漢幫助一名嬰兒尋找父母的心路歷程。 《東京教父》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毫不回避、不粉飾太平。儘管以喜劇風格呈現,卻貼近現實。主角們皆來自社會邊緣,屬於底層、畸零之人,在寒冷的冬日雪地中的流浪小屋裡互相扶持。這個小屋成為他們逃離過去、取暖圍爐的避風港。當他們在垃圾堆中意外尋獲一名嬰兒時,宛如耶穌的降生,為新生與重生開啟契機。為了尋求寬恕與救贖,他們必須離開小屋,展開內心的朝聖之旅。 這部電影充滿了通俗且簡單的喜劇元素,然而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正是今敏的巧妙佈局。他讓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變得非凡,劇中展現了許多可愛的幽默。最終,你更會發現,每個人都有成為彼此天使的潛力,只是我們從未察覺而已。 這個故事牽動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呼應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相處的過程。它提醒我們要認真感受生命,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成為我們內心獨一無二的幸福。 5.《妄想代理人》 《妄想代理人》是今敏的唯一電視劇作品,也是他最具野心之代表作。這部極長篇作品以上下兩集的形式呈現,深入探討人性的暗黑面,並思考現代生存的意義。故事由一個襲擊案展開,逐漸演變成一場城市的浩劫。人們的逃避、自私、膽怯和推卸成為「棒球少年」的源動力。整個故事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源於我們不願正視自己。 在這個故事中,球棒少年象徵着解脫的希望,他以救贖的攻擊行為成為人們心中的妄想產物。然而,這同時也是一場心靈的折磨,從一個心魔到另一個心魔。故事呈現了人們因為日常苦痛而產生幻想,企圖逃避現實的潛意識。 當月子販售自己創傷所成的作品時,我們看到了藝術創作者凝視深淵、用傷痕創作的困境,他們陷入自我厭惡與循環之中。儘管故事似乎在圓滿結束的情節中劃下句點,但那真的是結束嗎?對於當事者來說,未解之謎仍然存在,只要逃避現實的潛意識依然存在,它們將再次化為惡夢纏身。 《妄想代理人》是一場城市浩劫中的心靈救贖之旅。這部作品挑戰觀眾的心靈,引發我們對自我的反思,勇敢正視內心深處的真相。在妄想與現實的交錯中,或許我們能找到一絲解脫的希望。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帶領我們探索人性的黑暗面,並思考人類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價值。
WOAW Gallery 呈獻|Alexander Guy《WHAT ARE YOU LOOKIN AT》個展
【#HUS藝術】蘇格蘭藝術家Alexander Guy將於WOAW Gallery舉行在香港的首次個展《WHAT ARE YOU LOOKIN AT》。展覽展出其近期和早期的九幅油畫作品,這些作品汲取自其日常生活物品和情境,通過視覺記錄自身在英國蘇格蘭城市格拉斯哥的經歷,也捕捉了COVID-19當時的文化蓬勃景象。展覽見證了普通事物中所蘊藏的非凡之處,並反思了過度的消費主義,並於即日至9月22日期間開放予觀眾。 時間匆匆流逝,記憶漸漸褪色,尤其在疫情的陰霾下更加明顯。然而,人們總是努力抓住每一個消逝的瞬間,期望能將無形轉化為有形。《WHAT ARE YOU LOOKIN AT》就像是藝術家對格拉斯哥的一次視覺紀念,如同2023年的時間膠囊,將我們時代的本質凝聚其中。作為藝術家的視覺紀錄,展出的作品記錄了社會解封後消費主義的變化。從格拉斯哥超市中不斷飆升的價格標籤到過度的包裝,藝術家的畫作中生動的色彩流露出焦慮、緊張和不安的各種感受。通過一個重要的現代歷史事件間接指出公眾的偏執妄想,邀請觀眾在平凡的事物中反思時代的挑戰。 Alexander Guy,1962年生於伐夫聖安德魯斯,是一位蘇格蘭藝術家。他對身邊一切真實的人和地方的接觸,有着一種真誠的渴望,以致他致力繪下他所稱之為現代生活的「俗氣寫實主義」。他的作品堪稱戴卓夫人執政時代英國行為、趨勢和流行文化的一本驚人的百科全書,也被譽為英國現代的多梅尼科·格諾利。在Guy的流行藝術版本中,平凡的品牌物品佔據了原本專為「高尚」藝術而設的空間,具有人文主義的感覺。Kleenex、Greggs、Mr Kipling、Harpic、Starbust等物品或從圖形上來說並不具有吸引力,但Guy將它們通過繪畫的形式提升了它們的審美價值。他的作品被廣泛展示並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讚譽。 他一直熱衷於遊走在藝術史中尋找熟悉的主題和題材,一如他熱衷於從互聯網上收集圖像一樣。這種尋找和收集的過程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他將所尋找和收集到的事物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物品和人物結合在一起。他以同樣原始、近乎照片寫實的方式處理每個主題:酒吧裏的普通人、名人、色情作品、橡皮船、運動鞋、滿溢的煙灰缸、衛生紙、清潔用品、狗糧等。在他尖銳而不留情的雙目之下,所有這些元素都是潛在的藝術素材。 《WHAT ARE YOU LOOKIN AT》此展覽則呈現了Alexander Guy的這一獨特藝術風格的最新作品,透過大幅的油畫作品,觀眾將進入一個充滿強烈視覺衝擊的世界。展覽中的作品通過對日常物品的再現,凸顯了消費主義對當代社會的影響。觀眾也將被帶入一個充滿細節和故事的畫面中,感受到藝術家對於生活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思考。 《WHAT ARE YOU LOOKIN AT》除了即將引領觀眾進入一個充滿反思和啟發的旅程,也引發我們對當代社會和消費主義的思考,同時讓大家透過藝術的力量重新詮釋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 WOAW Gallery 呈獻Alexander Guy個展《WHAT ARE YOU LOOKIN AT》  展覽日期:2023年8月25日至9月22日 展覽地點: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The Galleria G07
精彩遇見 ‧ 中環街市|中環街市重塑兩周年慶典
【#HUS生活】見證着香港時代變遷的中環街市,今年八月踏入85周年以及重塑兩周年。自2021年8月經活化後重新開放,集新舊交替的中環街市一直展示其多元化的一面,透過靈活空間設計及多元活動,在核心商業區的鬧市中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廿一世紀Marketplace」。 「Playground For All」是中環街市重塑後的概念,這不但保留中環街市獨有的歷史價值,亦為來自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士創造了更多集體回憶。現時中環街市已有超過一百間商戶進駐,在「遵循文物保育」及「公眾享用」的兩大原則下,舉行過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成為了連繫社區的聚腳點,亦是三年疫情後大眾睽違已久的全新特色景點之一! 適逢85周年暨重塑兩周年,中環街市由8月17日起舉辦橫跨整個月的精彩活動。主逢單位攜廿個夥伴合作,當中包括社區機構及團體組織,上演「精彩遇見 ‧ 中環街市」盛大慶典。一連串活動將分三大主題:「活在中環Select for Central」、「動在中環Come to Central」、「聚在中環Found in Central」,對應中環街市「親、動、融」三大元素,展示中環街市如何搖身一變成為活力社區熱點。 「活在中環Select for Central」與社區的可持續性 中環街市 x 救世軍「心連心衫連衫」 中環街市與救世軍合作舉辦名為「心連心衫連衫」活動!救世軍將率領逾百位小朋友、銀髮族及義工等,合力透過展示由救世軍回收的衣服,強調可持續發展和文化保育的重要性,同時向公眾傳遞關懷弱勢社群的訊息,從而延續文化傳承。 Previous Next 循「環」不息.永續時裝表演及展覽 中環街市又與救世軍、VTC青年學院和本地可持續時裝設計團隊「FASHION  CLINIC」攜手舉辦「循『環』不息.永續時裝表演」。FASHION  CLINIC 將與一眾VTC青年學院職專文憑(時裝)學生,把救世軍回收而來的衣服升級再造,重新製作出特別的時尚服飾;救世軍更邀來銀髮族及少數族裔人士作模特兒,穿上這些服飾「行catwalk」;過後,亦會在中環街市展示閒置衣服再升級展覽,亦會回收牛仔布料並重新製造一個屬於中環街市獨一無二的升級牛仔再造紡織作品,由8月17日起為期一個月作展覽。 方形梳化升級再造工作坊 FASHION CLINIC 的設計團隊會親自擔任導師舉辦工作坊,邀請來自救世軍的兒童及家長,一起完成特別為中環街市升級再造成方形梳化。屆時,中環街市亦會提供兒童午餐膳食及中環街市導賞團,一同歡愉地感受這棟充滿特色的歷史建築。 Previous Next 升級再造綠色遊樂場 中環街市與本地社企「仁人行動」合作設置「升級再造綠色遊樂場」。遊樂場以搭棚工程回收重用的竹子搭建成三個遊樂設施,VTC青年學院學生再利用從救世軍回收的衣服,重新設計布藝裝飾包裏著設施,活用竹藝融入社區文化,同時給予大眾享樂。 相遇中環文創科技市集 中環街市一直旨於促進本地品牌、初創企業及中小企的成長,為他們提供舞台發揮所長。今次中環街市匯聚創新初創品牌:包括數碼港培育計劃初創企業 Ubivox、本地中小企和老字號品牌,以及救世軍及大專院校學生,包括香港教育大學,攜手舉辦創意市集,主打逾百款充滿本土創意的招牌限定產品。 《兒童及青年友好香港》多媒體活動展 中環街市又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辦《兒童及青年友好香港》多媒體互動展。展覽將以「兒童及青年友好香港」為主題,融入多媒體及藝術元素,展出本地四位插畫家與兒童及青少年共創的Web3.0數碼藝術作品;場內亦設有不同親子互動體驗、影片分享及青年表演,讓大眾探索兒童及青年友好香港的無限潛力。 「動在中環Come to Central」從地區深度遊延續文化傳承 Previous Next 中環古蹟深度遊 中環街市將會與「活現香港(Walk in Hong Kong)」合辦「中環古蹟深度遊」。活動為中環古蹟社區地圖而設計四大主題:古蹟建築、中環秘境、電影藝術、地道小店,透過邊玩邊食,從步行中深入地了解中環區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以行動傳承香港歷史及文化。 傳承館(Hall of Legends) 除了傳承文化外,中環街市的另一重要理念是實踐新舊交融並與科技配合。由8月15日起,中環街市將與著名跨媒體藝術家黃宏達Victor Wong合作,邀請香港的傳奇品牌及人物,於一樓Legacy Wall舉辦「Hall of Legends」特展,揉合科技及藝術,將歷史文化重新展示,為市民帶來嶄新的視覺藝術體驗。 Previous Next 古蹟模型及作品展覽 中環街市將在九月展出,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歷史建築模型」及「古仔講古—古蹟校園填色比賽作品」展覽。展覽融匯童趣與歷史建築,展示由玩具積木嵌砌而成的歷史建築模型,及展出小學生顏色筆下教育類法定古蹟填色作品,讓大家感受古蹟校園之美。 運動嘉年華 中環街市將於9月16日聯同啟德體育園的社區項目 -…
「最美星二代」出書|沈月首本繪本《從頭到腳的幸福指南》親身分享愛和快樂
【#HUS名人】【#HUS藝術】有「最美星二代」之稱的沈月Ayla盡得媽媽邱淑貞真傳,無論樣貌和身材都是女神級!仙氣十足的Ayla剛踏入廿二歲就作出新的嘗試,推出首本繪本《從頭到腳的幸福指南》。Ayla自小就喜歡寫作、繪畫和時裝,自從在時尚界活躍,寫作和繪畫更成為她放鬆的好方法。她對世界充滿熱情,認為愛是一種雙向的流動,因此選擇以「愛」為題材創作。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經理人公司看到沈月的畫稿後,鼓勵出版成繪本,把愛的力量傳遞到更多人的生命裏。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AYLA 🌙 (@yuetyuetxx) 《從頭到腳的幸福指南》從繪畫到編著都是由Ayla一手包辦,以最能觸動她的「愛」為題材,希望透過書中的人生價值觀,去鼓勵和感染身邊的人幸福快樂地生活。書中的內容是以身體不同部位作為體材,描繪愛的形狀,例如鼻子、眼睛、唇舌、手和腳等,表達從頭到腳付出愛、感受愛。Ayla更細心地以中英對照形式撰寫繪本,適合任何國籍及年齡人士閱讀,真正做到傳達愛和暖。 《從頭到腳的幸福指南》現於香港的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及中華書局有售。除此之外Ayla將會在本週末(26日)在旺角新雅童書館舉辦《從頭到腳的幸福指南》繪本故事分享會,歡迎3至12歲的小朋友和家長參加,有興趣的朋友請於8月25日17:00前到請到「新雅書迷會」網站或「新雅書迷會」APP報名。
由攝影、陶瓷、版畫貫切的展覽「荒白」|一切源於印度北部山區開始!
【#HUS藝術】位址於深水埗的獨立展覽空間Parallel Space近日好一片熱鬧,因展覽「荒白」引人入勝——那些由黑與白構組而成的攝影、陶瓷與版畫作品,均彷如帶領大家經驗一次最寬容的光明與最深邃的黑暗,兩色同樣朝向我們內心低處,尋覓與喚起我們真正的渴望與吶喊。《荒白》橫跨三個藝術媒介、時間與地域,而連接起整個展覽的,就是人在當下如何凝視自身存在,與自己相處,以上,皆是人類永恆的生命課題。是次展覽,分別由陶藝家林嘉欣、攝影師阿揚,以及家庭藝術創作單位Cowrice,三大藝術單位一同策劃展覽。對於他們來說,展覽屬他們的共聚時刻,讓彼此有機會分享今回聯展心得及創作火花。 藏斯卡河的黑白 展覽的起源,是來自其中一位參展攝影師阿揚的獨特經歷:阿揚曾走到印度北部山區,徒步踏上冰封的藏斯卡河(Zanskar River)上,並在此拍下一系列的黑白照,展覽形容其作品:「從清晨熹微、冰封的峻嶺與湖、拉達克藏傳佛教的寺廟與旗幡,以及路上每個相遇,明晰澄澈。」也之所以用黑白帶領拍攝,因攝影師自覺黑白沒有彩色,但永不失真,更能看見更實在與真實的面向,且永恆不滅,「我覺得黑白照永遠都是最真實的影像。」 Previous Next 陶製當下 其好友林嘉欣首次看見這輯作品後,深受觸動,內心翻滾,不禁令她想用創作回應阿揚「荒白」攝影系列的作品,最終她選擇了以黑泥創作出一百件黑色器皿。創作過程中,她反反覆覆凝視着那個不停旋轉着的黑,又在搓捏與推倒重組的過程,她曾在訪問時說:「她不由自主地被吸進黑洞裡,去到無垠深處,卻把真實內心敞開,穩住了生命的重量。」而大小各異像黒洞的瓶口,也讓她彷如回到母體的溫柔和安寧感;最深處與純粹的黑,讓她找回光芒和溫暖,像虛空中的一點覺知,帶領藝術家回到當下。 河流的裂縫 家庭藝術創作單位Cowrice的士Philip和Grace則表示:「在某天的下午,這一條河流讓我感到跟這個地方連結,那天內心的確升起一種強烈感覺,踏在這條河之上,就是能讓我通往故鄉和夢的通道,可能是英國在北半球,斜陽總是繞南而行,令影子拉得又長又偏,有種影子才是真實的錯亂感。」 二人以陶土及版畫作出回應的作品,彷彿對準了河的裂縫,試圖為它拉出一條蜿蜒長長的線條,為的,好像有意表達着「百川同源」。 促成是次四人首度合展,可只需一條河、一些黑白影像;但以上,則造就了一個空間,一些作品,讓我們一同再次穿越過去、未來,與當下,再度執起命題——「我是誰?」 展覽《荒白》 日期:即日起至8月27日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地舖 Parallel Space 時間:中午12點至晚上7點 (逢星期二休息) 關於藝術家 |林嘉欣 從演員到不同藝術創作,創立個人陶瓷品牌Ceramics by Karena Lam, 曾舉辦陶瓷裝置藝術展覽,並多次把陶土連結不同領域,如舞台劇創作及本地農業。 |阿揚 本地攝影師,現居於香港。作品涵蓋旅遊、時裝攝影、美術指導。 今年初赴北印度Chadar Trek進行冰川健行並拍攝《荒白》系列。 |Cowrice 由Philip Lau及Grace Kwok於2003年創立,現為家庭藝術創作單位, 兩年前移居英國。創作靈感多取材自生活,媒介包括版畫、年曆、照片、插畫及手作製品等。
看香港設計之父陳幼堅逾五十載的創作之路|「陳幼堅藝術收藏及創作之旅」個人展覽
【#HUS藝術】來到PHILLIPS富藝斯⻄九文化區亞洲總部,見香港設計之父陳幼堅的身影,但見其甚為忙碌,非常頻撲。雖大師現年73歲,但為了照顧好在PHILLIPS富藝斯所舉辦的個展「陳幼堅藝術收藏及創作之旅」,也每天到場親力親為,在場打點一切,實在令人不得不敬佩!展覽也已於在PHILLIPS富藝斯位於⻄九文化區的亞洲總部正式對外開放至8月27日;而是次展覽,也為意大利出版社Rizzoli全球推出《ALAN CHAN:COLLECTING INSPIRATION FOR DESIGN》一書的延伸,首度向大眾公開大師逾800件珍貴收藏,深入分享其超越五十年的創作歷程,我們也實在不能錯過。 Previous Next 陳幼堅活躍於設計界整整五十載,著名與經典作品數之不盡,其後設計風格更不拘界限,平面以外,還踏足於產品、室內以至藝術創作,他更一直被譽為亞洲設計界卓越成就人物之一。而是次展覽,則被劃分成三大主題區,透過其一生的「收藏」、「創作」、「策享」三方面,來敘述收藏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將收藏融入生活,建立出標誌性的『東情⻄韻』設計哲學, 將東方美學推至雅俗共賞的境界。 陳幼堅向觀眾闡述收藏對於他的重要意義:「我的史詩之旅彷彿剛剛開始,從設計師、收藏家、策展人到藝術家已經走過了五十個年頭。我感覺我的人生就是一本書,是一趟關於創作和收藏的旅程,穿梭在東方和⻄方之間,堅持耕耘及領悟的點點滴滴。」 主題區一:「Joy of Collecting 收藏之樂」 「收藏之樂」主題區主要展出他收藏的畫作、書法、茶具、盒子、佛像等等,每一件都充滿歷史價值和意義,從中蘊含的中國文 化、美學觀、佛教哲學、禪宗思想等均啟發他在創作上的巧思,「東洋文化對我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從創作的起點,甚至未來日子,也會被我一直運用在作品之上。」 他從小便熱愛收藏,而其龐大的收藏品則來自香港、中國、日本及歐洲,種類均包括了藝術品、古董,還有來自日常生活、跳蚤市場、藝術展和拍賣行等各式各樣物件。 Previous Next 主題區二:「Joy of Creating 創作之樂」 有見及此,收藏不但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陳幼堅成為跨界別創意大師,亦推使他建立標誌性的「東情⻄韻」設計哲學,在創作路上,他一向致力將東方與⻄方的藝術與文化完美融合。說回「創作之樂」主題區本身,區裡便展示着大師對設計及亞洲美學多年來的解讀和觀點,透過不同媒介創作的藝術作品,包括以 iPhone拍攝的iEYE-ai 系列(2010)、霓虹光管創作的 Enlightenment 系列(2019)、甚至其首個油畫系列, 皆展現出他的創意精神。 Previous Next 主題區三:「Joy of Curating 策享之樂」 擁有超過50年卓越的收藏經驗和創作過程,陳幼堅建立出獨到的藝術眼光和生活品味。在最後一個主題區「策享之樂」裡,重現了其私人藝術空間Salon 27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大師親自佈置、策劃,將不同類型的藝術品和收藏品和諧地與空間連結,真正在這實體空間具體示範如何將藝術融入自己生活當中,並具體講述着收藏帶給他的生活樂趣。 Previous Next 為加深大眾對這次展覽的認識,展覽更邀來林嘉欣、梁詠琪、黃志淙、劉天蘭擔任聲音導航,詳盡為觀眾介紹不同作品的獨特之處與由來,帶領大家一同踏上這位大師的藝術收藏及創作的旅途。 「陳幼堅藝術收藏及創作之旅」展覽 開放時間:2023年8月12日至8月27日(星期一至日)/ 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展覽地址:PHILLIPS 富藝斯亞洲總部 香港九龍⻄九文化區柯士甸道⻄8號⻄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 G/F
Arturistic帶領八位香港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藝術家來到倫敦 在英舉辦首個藝術展覽《Interwoven: Hong Kong Art Meets London》
Arturistic 帶領八位香港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藝術家來到倫敦 在英舉辦首個藝術展覽《Interwoven: Hong Kong Art Meets London》
【#HUS藝術】近期藝術展覽芸芸,可謂遍地開花。本地文化媒體平台 Arturistic 近日更將香港藝術家帶到倫敦,在英國舉辦首個藝術展覽《Interwoven: Hong Kong Art Meets London》,展覽也為其平台首個線下 Pop Up 計劃「THE NET by ARTURISTIC」 作為開端,由 Seefood Room 主理人 Samson Ko 及 Arturistic 共同策劃,望打破陳規,展現藝術的多樣性,旨將香港充滿活力的藝術面貌呈現於全球觀眾眼前。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