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Culture

Culture

黑膠碟專賣店「Vinyl Hero」與Whatever. Coffee 聯乘舉辦期間限定店 細聽誇時代經典音樂!
【#HUS藝術】說到黑膠,人稱黑膠碟養父Paul Au大概無人不曉,他曾在訪問中提及,自己擁有幾近30多萬張黑膠,數量驚人。而最近,其黑膠碟專賣店「Vinyl Hero」更將於即日至5月31日在深水埗Whatever. Coffee舉辦《尚存記錄》期間限定店。Paul精心在自己的收藏品中精選出超過300張黑膠碟作展出,兩方合作單位也望大家能慢慢細味每一聲最自然的音符,也同時品嚐出每一口最粹緻的咖啡;若你們有幸在此與某張黑膠碟遇上,那就請大家帶回家,讓黑膠與你編織出全新的故事。 正如上述所說,「Vinyl Hero」內藏逾30多萬張黑膠碟,從經典的Beatles及Madonna,以至80年代廣東歌也一應俱全。是次展覽,Paul則為我們挑選出經典電影主題大碟如Rocky、星球大戰、仙樂飄飄處處聞、舞曲,更有日文及其他外語等示人,令人想立刻將其放在黑膠唱片機上,細聽誇時代的經典音樂。 Previous Next 相信大家都意識到近年黑膠熱潮風摩全城,不過將時光倒退至八十年代,大家卻紛紛丟棄黑膠,欲想迎接新科技及新時代的來臨。於是Paul有見及此,不忍看見黑膠在街頭流連或被當成「垃圾」,所以便開始收集這些孤兒仔的生涯了。開初,他更在鴨寮街經營黑膠走鬼檔,而直到2003年Vinyl Hero面世,黑膠與Paul終也有個安心之所。所謂的保育,是必須身體力行,卻非「jusy saying」,Paul便是一位我們都應需學習及向他請教的前輩,窮盡一生也欲守護珍貴的黑膠數十載。 然而黑膠再次興起,令Paul感到欣慰,不過熱潮過後,黑膠又會否再次淪為時代產物呢?Paul明言他非常擔心黑膠未來的命運。Paul與Whatever. Coffee,望透過是次展覽推廣黑膠碟和環保文化,除了能讓大家藉此有機會尋寶,覓得心頭好,也真切望大家親身意識到黑膠的可貴之處。 Previous Next 地址:深水埗大南街172號B地舖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週一休)
展覽「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讓我們一窺電影幕後的世界 林青霞與張曼玉的電影經典造型均重現你眼前!
【#HUS藝術】每一套電影之所以能夠帶到你眼前,或之所以成功,除了導演與演員外,更要歸功於一眾幕後人員,其中背後的美術及服裝造型指導絕對是功不可沒。而現在,則有機會讓我們回顧一系列香港電影的經典服飾和道具!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電影美術學會聯合籌劃的「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展出了一系列經典服飾造型、道具、場景設計、手稿圖、行業用具及工作間場景,均引領觀眾走入電影幕後人員的世界,能具體想像香港電影美術專業的建立過程,並藉此認識本地電影文化的特質,以及電影工作者靈活變通的專業精神與兼容並蓄的創作特色。 展覽所展出的相關作品,均包含了由六十年代至近年的最新電影,而芸芸經典造型當中,周潤發及鞏俐於滿城盡帶黃金甲帝后大朝服、林青霞於重慶森林中的女郎造型、張曼玉於《英雄》中所穿的紅色古裝以及林黛於不了情中所的旗袍更是不可錯過,而近期由黄子華主演及賣座極好的電影《毒舌大狀》,當中的律師袍也會在展覽中亮相。而造型以外,香港電影美術學會更將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最佳美術指導的電影智齒場景;也還原了整個工作間場景《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中的特別道具「水中馬」。當我們走望銀幕背後的世界,你便知道每一個華麗而充滿細節的場景及造型,都是大量心血所堆砌出來的,通通都是時間與汗水的結晶品。 Previous Next 當然,展場還不少得有電影場景草圖,如許鞍華所執導的《明月幾時有》、由古天樂監製及主演的華語科幻電影《明日戰記》。若一覽整個展覽的構想、佈局與設置空間,我們大概也可猜想得到這展覽與展品也是得來不易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林國輝也如實說,是次展覽花了幾近逾兩年時間作準備。看來,大家也不能錯過這個全方位介紹香港電影美術和服裝造型設計的大型展覽。 Previous Next 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 日期:2023年5月3日-9月4日 時間:星期一、三至五:10:00-18:00 //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00-19:00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專題展覽館一至二 地址:香港沙田文林路1號
香港本地畫家Rex Koo個展《蛇貓狗》 將香港成人雜誌《龍虎豹》變身成純真可愛動植物
【#HUS藝術】近日海港城美術館好一片熱鬧,因香港本地藝術家顧沛然(Rex Koo)進駐該地,舉辦其個人展覽《蛇貓狗畫展》。今回個展,他一氣呵成為我們帶來整整34幅色彩鮮艷且具連貫性的畫作,而他也明言《蛇貓狗畫展》是有意對照香港80年代四大元祖地道成人雜誌之一的《龍虎豹》。如此一說,更讓人好奇那些可愛純真的畫像裡,藝術家是如何同時在創作當中展現出一種成人暗示性與挑逗性呢?當然要留待大家自己走進展場親身發掘! Rex一貫的創作都喜愛將本地具特色的文化及元素融入當中,今回畫展受啟自《龍虎豹》,也不是其首次以本土刊物為啟發點。不過今回藝術家大膽在於以重口味成人刊物作為靈感,再將其色情味轉化成童趣可愛的畫作,同時又要保留原著的獨特元素,拿捏兩者的平衡點實在考功力,不過他也刻意為觀眾留了一點白,想讓我們自己去感受作品的內在意圖:「大人們自己什麼也弄不懂,卻要人一遍一遍地解釋,他們永遠只看見自己想看到的東西。」落入你眼簾的是單純的蛇貓狗,抑或是富暗示性且令人充滿着遐想的畫作呢?那就交回觀眾斷定了。 用色方面,Rex則用以其一貫鮮艷色彩作為主調,大膽的霓虹燈紫紅色、鮮黃色、鮮紅色等等也被放置其中。而畫作的展示方式也別具用心:作品均對稱地被放置兩側牆上整齊排列着,若然你順序觀看的話,我們可見一段日落與日出的過程、由城市走到叢林的旅程,更有意鋪排由縱觀到放大的觀賞過程。同時,我們也不可忽略畫作當中的細節,因他刻意在畫中展現香港人都非常熟悉的霓虹招牌與高樓大廈。作品如此本土,如此能反映香港的價值與文化獨特之處,問我們怎不去到訪支持! Previous Next 關於藝術家Rex Koo Rex Koo從事二十多年平面設計及插畫工作,曾為多位本地歌手如張國榮、莫文蔚、梁朝偉、陳奕迅等設計唱片封套,亦曾為多個國際品牌如Nike、Nars、1664 Blanc、Adobe等繪畫插畫。 2013年開始專注於個人創作,作品風格深受八十年代流行文化影響,亦喜歡以流行文化為創作主題。2016年開始以港產片為主題先後發表了四本畫集,包括《Only You can take me取西經》、《當年相戀意中人之港產片回憶》、《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及《人人有功練》。2020年更首次以漫畫為媒介發表漫畫集《城寨誌異》,並榮獲第十四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銅賞。Rex喜歡嘗試以不同媒介進行視覺創作,是次「蛇貓狗畫展」是他首次以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創作所有畫作的展覽。亦是十年個人創作生涯的第六次個人展覽。 蛇貓狗畫展|Rex Koo顧沛然個人展覽 日期:2023年4月27日-5月21日 時間:11:00-22:00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 地址:香港尖沙咀廣東道3號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備註:畫展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入場
WOAW Gallery 呈獻Giorgiko 個展《The Seed of Peace》
【#HUS藝術】位於香港灣仔日街的WOAW Gallery最近非常熱鬧,因其正熱切為駐洛杉磯雙人藝術家組合Giorgiko的個展《The Seed of Peace》籌備當中。一共為我們帶來25幅全新的油畫與墨水畫,均以不同形式探尋和平的過程及獲取其的代價。夫妻二人的宇宙世界觀構想源起於2012年,來到今天,他們的作品又如何以另一種有趣的形式呈現他們的想法呢?而值得一提的是,這是Giorgiko在香港展出的首次個展! Giorgiko的作品通常透過童趣角色和神秘的犬隻論述人類體驗的情感層面,而的後者則代表着人類精神和靈魂當中的純真和性慾。今回,他們都一貫用童趣方式,欲帶領觀眾探索對和平的追求,「畫中的童趣角色穿梭在焦土、狂風暴雨和野狗之間,尋找着庇護所。此全新系列的藝術品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顆成長為純白色橄欖樹的神聖種子,它與混亂的環境形成柔和的對比,為孩童帶來和平。」此外,夫妻二人也從基督的神聖故事中汲取靈感,他們指那是一個為人們帶來和平的故事,講述有關基督自我犧牲中的死亡與復活。而展覽亦將呈現一個與之相同的故事,圍繞一顆種子的死亡和重生,它將長成一株新的植物,為蔭下休息的人提供一抹影。我們可見藝術家二人總對故事擁有大膽的假設與詮釋,帶領觀眾以全新視點審視坊間一直流傳的故事與思想。 Woaw Gallery表示:「Giorgiko的作品結合了Trisha的角色中的簡約甜美和Darren的街頭影響、古典繪畫技巧及玩味的過時元素,使他們的角色超越空間與時間。Giorgiko在其繪畫及素描中和諧融合古典與當代風格技巧,一再探討主題如流離失所之感、探索同理心、保存希望和維持純真。身穿都市服裝的角色似是困在了荒野中,而身穿歷史服飾的角色則滯留在世界末日的城景裡。在太空中被遺忘的犬隻們夢想着回家,粉紅色頭髮的女孩們亦如是。」 Previous Next 再為大家補充,Giorgiko是由一對夫婦組成的雙人藝術家組合,成員為Darren Inouye(生於1989年,洛杉 磯)和Trisha Inouye(生於1989 年,洛杉磯)。這對夫妻於加州的ArtCenter設計學院在學時首次遇見對方。Trisha的繪畫技術才華早已廣為人知,年少時Darren則深深喜愛塗鴉及嘻哈舞蹈,兩者結合,方令Giorgiko以繪畫為展現作品的重要方式,也令Giorgiko的宇宙觀中帶地下文化色彩。創作之久,他們一直希望以憂悒的風景和童趣角色創造一個與我們平行的世界,打開一扇窗,讓我們可以真誠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也真實地面對所有的缺陷與絢麗。同時用藝術品提醒我們,和平是不能強行奪取或製造,而是需要輕輕地栽種。 「The Seed of Peace」雙人藝術家組合Giorgiko個展 日期:4月26日-5月25日 (逢二至六) 上午11時 (8小時) 場地:WOAW Gallery 地址:香港灣仔日街5號
跨媒介藝術項⽬「METAMOMENTS」邀六位藝術家 用自身創作手法探討⼯作與精神健康的概念 望觀者能從中減壓
【#HUS藝術】生活與工作,都注定拘束、不無挑戰與變化,壓⼒無處不在。但這一切,真的可被合理化嗎?也可視為理所當然嗎? 策展團隊MUSTHAVEKEYS所策劃的跨媒介項⽬「METAMOMENTS」⼀改傳統,選址位於啓德的全新商業綜合⼤樓AIRSIDE。多個場域特定藝術品探討關於⼯作的概念,包括⽣產⼒、⾃我形象、同事關係等等。望為參觀者提供獨特的藝術體驗,引發思考,助他們減壓。 主題Meta-Moments源⾃研究⼼理學家Marc Brackett的⼀個概念:Meta-moment是⼀個短暫的停頓,就像打開⼀扇窗,讓我們退後⼀步,從新⾓度審視眼前⼀切,從中找到平靜,親近更美好的⾃⼰。項⽬利⽤真實⼯作環境的場地,探討⼈們能否在⼯作間內做到「處在當下」,在個⼈、⼼理和社會等不同層⾯達致平衡。當我們⾯對⼈際衝突、長⼯時、被侵蝕的個⼈空間等逆境,若能找到⽚刻的meta-moment,連結真實的⾃我,就能平靜地接受現代⼯作的各種混亂和挑戰。 媒介項⽬「METAMOMENTS」中,策展團隊分別邀請了六位藝術家,包括Shane Aspegren、鄭智禮、李美蓮、李穎儀、倪鷺露和曾景輝,分別為是次項⽬設計多個場域特定作品,包括混合媒介、陶瓷、影⽚、現代舞等等,探討關懐、正向⼼理、處在當下、連繫、及抗逆⼒等對⼈類健康⾄關重要的主題。眾藝術家均擁有不同視覺及表演藝術背景,但他們都⼀直關注⼈的⾝體、精神和情緒健康。 Previous Next 尚未到展期,我們可從文章先了解各藝術家的創作意念。 Shane Aspegren的《⼈不能再次感受同⼀⾝體》是由錄像、⾳響及混合媒介組成的裝置藝術,意念源⾃⽔,⼀種藝術家在帶領冥想時經常提到的元素;鄭智禮的機械裝置作品《器》由⼀張普通的辨公室⼯作枱組成,抽屜重重覆覆的不停開合,比喻現代⼈⼯作時的狀態;而李美蓮則以⼀系列視覺藝術作品⿎勵參觀者重新審視⾃⼰的⼯作境況和內在⾃我,包括他們不欲旁⼈窺視的⾓落;藝術家李穎儀利⽤場域特定展品《⼯作與時⽇》向參觀者揭示⾃⼰的創作過程。藝術家在整個展期內都會在場館現⾝,保持單⼀⽇程,和上班族⼀樣定時打卡上下班;在裝置作品《⼀吸⼀呼》中,倪鷺露在項⽬場景堆疊起的紙箱上畫上⼈物,比喻我們為⼀件件⽣活上及⼯作上所需處理的事情所構成;曾景輝的作品《感》結合裝置、攝影、錄像和舞蹈,展示⾝體和⼼靈在⼯作間中的溝通和協調。 「META-MOMENTS」只供已於網上成功登記⼈⼠參觀。詳情請參閱活動⽇程。 Previous Next META-MOMENTS 地點:AIRSIDE 地址:九⿓啟德協調道2號  ⽇期:2023年4⽉22⽇ ⾄ 5⽉7⽇ 開放時間:星期⼀⾄⽇ / 12:00 – 7:00 pm 預約參觀 場地所限,「META-MOMENTS」所有參觀及活動只供已於網上成功登記⼈⼠參觀。 網上預約: https://www.popticket.hk/event/meta-moments
李欣儀個展《序列》已揭幕 藝術家分享創作理念 帶我們一起觀察城市內平凡而美麗的場景細節
李欣儀個展《序列》已揭幕 藝術家分享創作理念 帶我們一起觀察城市內平凡而美麗的場景細節
【#HUS藝術】誰會在意後巷上生銹的水管?又有多少人會在意馬路上整齊排隊着的路面情況與風景?一切城市毫不起眼的風景,沒有人特別想去留意吧,因為它們都成日常事,日日夜夜參與和界入着我們的生活,但本地藝術家李欣儀(Abby Lee)卻不以為然,她一直被這一種低調的風景吸引着,甚至將其成畫中主角,而風景也帶領 Abby 去到更遠、更優秀的地方,讓她一再舉辦個展——《序列》,讓她繼續彰顯「自己」的美麗。 是次展覽一共展出 14 件木板壓克力繪畫作品,當中每件作品都存在着藝術家的一貫風格,橫直有序的線條、整齊排列的車隊、穿上整體「白衣」的人像,不過,今回展覽,則多了樹木,也比以往多了人像,因此誘使《幾度空間》、《人類的排序》、《等待進入隧道》 的誕生,以上都較為特寫着樹與人。「 作品《等待進入隧道》中,你所看見的車隊與人,並非主角,而是後方林立於公路旁的樹木。」她坦白,近年觀察樹木比以往多,細看當中,遠近也有其有趣之結構與細節,值得用畫筆記錄。再到人像,必定要提《人類的排序》了,但她強調,這張大特寫並非單指向人類,再仔細點說,是大特寫着人類的耳朵,「若只專注在人類的耳朵上,乍看會以爲各人無異;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單看一個身體器官,亦可找到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有的耳朵較薄沒耳垂、有的較圓潤厚實、有的耳骨較突出……原來,人類是一個求同存異的族群。在追求群體的統一性和紀律的同時,不妨緩下腳步,發掘這個社會跌宕有序的細節,尋找大調中的小調。」 另一邊廂,說到 Abby 於是次展覽最大的突破,莫過於作品《幾度空間》,她分享:「這幅作品觀看的方式再不如以往般,有次從看更位置看見閉路電視,覺得這個空間、人的互動與姿態也很有趣,於是我便決定畫這場景出來;繪畫的方式也與其他畫作不盡相同,你可見畫中有很多個框,但繪畫那些框時,我是先把整個框填滿成黑色,再遞進填上其他色彩甚至白色,所以框內才能洐生出一種幽暗與沉調之感,這個繪畫手法於我而言都是第一次;而你也能看見這幅作品少了筆直整齊的線條。以上這些都可算是新的嘗試。」 Abby 在上年個展「足各」有說:「路,一直走,一直都在。足各,跟觸覺同音。沿途風景,沿路感受。城市的風景琳瑯滿目。喜歡木棉樹下滿地木棉花,同時也討厭馬路上巴士噴出來的熱氣。悲喜交集,拼貼出這城市獨有的韻味。」這段字,實屬也可放置於今回展覽之中,因為她一直注視的東西,都是路、多了樹與人、轉換了幾個風景,也都是我們深愛的城市。 關於藝術家  李欣儀的作品鼓勵人們反思群體與社會空間之間的有機聯系,靜觀繁囂鬧市中不同景物的序列,尋找宇宙規律的秘密。 李欣儀 1989 年生於香港,目前正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藝術文學碩士課程。她於 2014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繪景藝術,在學期間獲校內獎學金赴倫敦皇家國家劇院實習。曾在主題公園任道具製作工作多年的李欣儀擁有多種藝術媒介的創作經驗,當中包括其擅長的塑膠顔料畫作、定格動畫、小型雕塑和浮雕。2020 年入圍香港人權藝術獎, 並於 2021 年摘下第四屆新藝潮博覽會金獎,創作潛能令人拭目以待。 序列|李欣儀個展 日期:2023 年 4 月 13 日 - 5 月 10 日 時間:12:00 - 19:00(二至六) 地點:新藝潮畫廊 地址:香港中環威靈頓街 86 至 90 號通濟大廈 2 樓 201 室
回憶跳格子的女孩|《像她這樣的一個作家》西西藏品展
【#HUS文化】你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玩意是什麼嗎?打彈珠?戳戳樂?吹泡泡?玩遊戲卡?還是埋首遊戲機?而她,就最喜歡跳格子(或稱:跳飛機),就連她的名字,也是出自跳格子。 這個她,正是香港的著名作家西西(原名 張彥)。去年年末,文壇失去了不少傳奇作家,西西便是其中一位。她於去年12月18日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壽85歲。 跳格子的「西西」?你還記得「跳飛機」的格子嗎? 她就是把文字圖像化,想像成一個穿裙子的女孩,一雙腳在跳四方格子的動作。西西擅長以小孩子的角度書寫,文字像是童話、又像童言童語,予人感覺搞怪鬼馬、天真爛漫,令人難忘。   「有時候,許多人一起輪流跳,那是一種熱鬧的遊戲;有時候,自己一個人跳,那是一種寂寞的遊戲。」——《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雖然她的文字童真趣怪、風格豐富多變,但每個輕鬆的故事背後,都源於一個個沉重的題材,如《哀悼乳房》因西西乳癌入院,揭露被疾病折磨的狀態;或《縫熊誌》是西西的復健過程中自娛的方式;或《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寫一個擔任死人化妝師的女子,遇上心儀之人時感到欣喜又恐懼的心路歷程,令讀者反思愛情與現實的矛盾狀況;又或一篇〈玻璃鞋〉中寫出人們削足適履,為生存、為生活的適應力能媲美灰姑娘等。西西所敘述的,從虛構城市到個人思考,都顯示出她對地方情懷、生活經驗和迷思,見證了不同的人情世態、時代變遷,極具意義。 除了以上作品外,自1953年起便活躍於香港文壇的她,70年來一直撰寫出不少經典,如書寫愛情的《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子》、魔幻現實主義的《浮城誌異》、《我城》等。直至去年,她仍執筆推出了短篇小說集《石頭與桃花》,亦屬最後之作。 她寫的《我城》,也是我們的家;她筆下的,都是小人物的真實生活。她從虛構城市到思考個人,在文壇享負盛名、獲獎無數,如她曾獲頒2022年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之「終身成就獎」,以表揚西西將畢生奉獻予文學藝術及教育的努力和價值。 「他們喜歡的永遠是星星與花朵。但在星星與花朵之中,怎樣才顯出堅定的步伐呢。」——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而是次展覽,除了是用作紀念這位對香港及華文文學影響深遠的作家,亦為大眾展示了不少屬西西的回憶和珍貴之物,如西西多年來的書信、手稿、手工作品、簽名本、照片及文學創作等。   「我覺得生命既不可愛,也不見得不可愛,一朵花,就算只開一個短短的早晨,也沒有甚麼不好。」——《象是笨蛋》 每本著作、每個文字都似是西西的小格子,亦是西西窮盡一生所熱愛、做着的事。還記得她曾言:「今天天氣很好,待會兒,你去做你高興做的事,我去做我高興做的事。」 那你呢?對你來說,令你高興的事是甚麼?決定去做了嗎?如沒有,那便去回憶一下這位跳格子的女孩吧! 她的格子,跳出了她精彩的人生。而她不曾消失,只要你仍記得。 (以上圖片均取自網絡) 【展覽詳情】 日期:2023年 3月1日 至 2023年 10月31日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一樓香港文學特藏 主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及香港詩歌節基金會 導賞:團體(十人以上)如欲申請導賞服務,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並提供參觀日期、時間及人數等資料。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以食為天 以藝展現|資深香港漫畫家 歐陽應霽 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以食為天 以藝展現|資深香港漫畫家 歐陽應霽 專訪
https://youtu.be/iGM9ZOX_ruE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但對於歐陽應霽來說,美食與藝術同樣也是人生的陽光與空氣。歐陽應霽又名「阿齋」,是行內有名的跨媒體創作人,作品涵蓋設計、書刊、廣播、畫作、文化研究等。阿齋亦是一位吃盡天下美食的食評家,因此在他的作品集中,不乏看到大量以「食物」為靈感的創作。眾所週知,位於 PMQ 的味道圖書館也是阿齋的得意之作,近日他以一系列漫畫作品「入侵」展館,舉行了一場名為「Sik Zyu Soeng 食住上 — 應霽搵食漫畫展」⋯ 漫畫展材料包括:2 湯匙對美食的熱愛、傳承粵語文化的心 1 顆 、畫畫天份 酌量 與「食」結緣 誰人不喜歡吃好東西呢?阿齋與「食」的緣份從小已交織,母親是在上海出生的印尼華僑,輾轉到過內地各處,外公也曾在日本逗留過,最後來到香港。「小時候家裡的餐桌是很複雜,而這對於我開發味蕾是很重要的。」宛如聯合國般的餐桌,使得他比同齡的人更早領悟甜酸苦辣。 味蕾的開發與創意的開發是同出一轍。 瘋狂的美食家遊歷世界遍尋好滋味,在意大利一週吃了十四餐 Carbonara;瘋狂的創作人,畢生用盡各種媒介宣揚「吃」的文化。「食物不只用來滿足口慾,食物背後的故事也應該要保留和發展下去。」而這位貪吃之人,近來又再在他的作品集裡添了些新元素⋯ 一口滿足 一手執筆 「Sik Zyu Soeng 食住上 — 應霽搵食漫畫展」以香港飲食文化和廣東話中與「飲食」相關的俚語為靈感,並用漫畫形式糅合起來。「我決定要用兩、三年時間,將這 360 句俗語全都畫下來。」能擁有如泉湧的靈感和創意,阿齋表示一定要好好把握這份歷史留下來的寶藏。 人生就是一場邊走邊吃的旅途 … 大概這就是「食住上」的真諦吧。 訪問中阿齋提到 Comfort Food 這個詞,有種窩心是只有家鄉的味道才能帶給你,或許這就是他矢志要將成長之地獨有文化結合起來的因由。「因為我覺得食物都和回憶有關。」編輯有感每個藝術家都帶種「食極唔飽」的創作慾,是次展覽尤其看出阿齋的不滿足,他不只是要每位來展覽的人看畫作,而是希望同一個主題,為大家帶來全方位的體驗。此次展覽特邀音樂家丁龑霆 Erikson Ting 合作,創作了一件與「食物俚語」相關的聲音作品,以實驗性的方式展現廣東話的各種可塑性;他更開展了一系列有關俚語、飲食文化、城市美學等相關講座和導賞活動。 高浚明 Anthony Ko 丁龑霆 Erikson Ting Previous Next 阿齋的舌尖上盡是墨水、是顏料,至於各位能否在作品中解讀到他的心思,就「食自己」喇。 願 眾人也能吃盡天下美食 文化繼續傳承
HUS專訪 x MEDICOM TOY 創辦人赤司龍彥 |BE@RBRICK 的靈魂人物
HUS專訪 x MEDICOM TOY 創辦人赤司龍彥 |[email protected] 的靈魂人物
【#HUS專訪】這隻小熊,有誰沒見過?常以不同形象出現,也有分大大小小,或許也曾跟你喜愛的動漫人物 crossover 過,它的名字叫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是由日本玩具公司 MEDICOM TOY 所生產的人氣玩具,以其特殊的熊形設計和各種限量版本而聞名。[email protected] 最初是在 2000 年推出,從最初的簡單設計到後來的各種聯乘版本,還有各種不同的尺寸,如 100%、400% 等,使得 [email protected] 成為了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收藏品。 作為 MEDICOM TOY 創辦人又名 [email protected] 之魂的赤司龍彥,今年迎來 [email protected] WORLDWIDE TOUR 3」展覽,展覽首次在日本以外亮相,並由全新進駐香港的多維體驗品牌藝術空間 Artelli 呈獻,雲集來自 100 位國際知名創意單位設計的獨家 [email protected] 1000% 藝術品,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這次有幸訪問到赤司先生,為大家介紹一下是次世界巡迴和對 ARTTOYS 興起的看法,了解玩具大王的思維。 編輯:可以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email protected] WORLD WIDE TOUR 3 嗎? 赤司龍彥:[email protected] WORLD WIDE TOUR 3 展示了約 100 件由國際知名創意單位設計的獨家 [email protected] 1000% 藝術品。他們運用了 70cm 高的 1000% [email protected] 作為畫布,並在上面揮灑創意。這次世界巡迴展覽是始於 2021…
香港都市傳說 三聖邨與美人魚| 舞台劇 風車草劇團災難三部曲 最終章《三聖邨的 Little Mermaid》
香港都市傳說 三聖邨與美人魚|舞台劇 風車草劇團災難三部曲 最終章《三聖邨的 Little Mermaid》
【#HUS藝術】【#HUS文化】近來,香港有不少舞台劇目皆成為熱話,不少自購票開始便掀起搶飛潮,還在短時間內售罄、加場,如黃子華和林海峰的《愛我別走》、同名電影改編的《飯戲攻心》等都備受追捧。 而專注製作舞台劇的風車草劇團,一直深受不少人喜愛。近日,風車草劇團呈獻的《網上寂播 Switch Off》將於本星期落幕,劇目中主演們以精湛的表演和故事,提示人們應放下科技、與靈魂對話。隨着《網上寂播》的落幕,劇團也順勢揭示下一個作品 —— 《三聖邨的 Little Mermaid》   《三聖邨的 Little Mermaid》是繼 2019 年的《米線女戰士》、2021年的《通菜街喪屍戰》後的災難三部曲最終章,以都市傳說作背景,描述傳聞中擱淺在香港三聖邨的小美人魚的故事。 風車草劇團由邵美君、梁祖堯及湯駿業於2003年成立,多來年製作不少劇目,以社會常態作主軸,用荒誕離奇的劇情、幽默的對白配合多元化的舞台,分享值得人們深思且有共鳴的訊息和人生哲學。 來到最後一回,不知道風車草會為大家帶來怎樣的故事?不妨放下手機、走進劇場,用心去欣賞一場精彩的演出吧! 葵青劇院演藝廳 Kwai Tsing Theatre Auditorium 11-13, 15-20.8.2023 [8pm] 12-13, 19-20.8.2023 [3pm] 【 門票於3月31日起接受優先預訂!】 詳情:https://www.wmghome.com/products/%E4%B8%89%E8%81%96%E9%82%A8%E7%9A%84little-mermaid

HUSTL.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