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2023 香港同志影展|《孔雀皇后》導演&演員專訪

【#Culture Panel 藝文嵌板】第34屆香港同志影展(HKLGFF),同時緊接的台灣同志遊行(Gay Pride) 經已圓滿結束。疫情數年,大家生活在陰霾下,惟各個同志群體仍對世界充滿期許,咬着牙關以愛前行!儘管過去困難重重,HKLGFF 堅守宣揚LGBTQ+ 文化,繼續舉辦活動,令影展從沒停止,如常進行。

一如既往,HKLGFF 除了呈獻本地LGBTQ+ 電影外,還在世界各地搜羅24部長片及5組共28部短片。《孔雀皇后》是其中一部開幕片,全面刻畫了LGBTQ+ 的視角,訴說性少眾圈的故事。這部以跨性別為題的韓國電影,把Waacking 舞蹈和韓國傳統「農樂」結合起來,娓娓點出韓國傳統社會對性少眾的矛盾。《孔雀皇后》分別於2021年HKLGFF 贏得短片專業大獎及2022釜山國際電影節Watcha 獎;現在,就讓導演BYUN Sung-bin(卞聖彬)及飾演主角「明」的CHOI Hae-jun(崔海晙)分享其拍攝點滴和他們的內心世界呀!

卞聖彬:求同存異,值得被看見

從前,同性戀是韓國的禁忌,惟導演卞聖彬相信新世代的思想會改變國家對同性戀苛刻的思想。卞解釋韓國電影大約有一百年歷史,惟當中以跨性別作為題材的電影不多於十部,便激起了他開拍首部長片,「對我,甚至韓國來說,以跨性別作為長篇電影實在欠缺;若要加深大眾對他們的認知,就必需以長片來訴說他們的故事」。他遂以舞蹈作為故事重點,藉着美國性少眾文化代表的舞種「Waacking」,與韓國傳統「農樂」的衝擊,傳遞一種理念:雖然看起來有很大差別,但本質都是一樣的。

農樂,是電影裏最重要的元素。卞聖彬解釋,鳥在於其中是連結天堂和人間的重要媒介,故他以「鳥」作為電影主旨,更選擇以「孔雀」這個最特別的鳥類作為電影的靈魂所在,他說:「孔雀的尾巴就像人類的眼睛。跨性別者在韓國更難遇見,但當我們遇到他們,第一步就是眼睛相遇,就如孔雀開屏般⋯⋯」就是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要透過正視對方,才能夠真正認識他們。

孔雀開屏是牠最美的一面,就正如LGBT 的人們是值得被看見他們散發的光芒。

 

BYUN Sung-bin卞聖彬

如何拍一部好的電影,是導演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卞聖彬過往製作多部有關同性戀的電影,從不同短片到《孔雀皇后》,他不止於某種風格,更不欲局限自已,而他追求更多的是拍攝的態度和對作品的坦誠,「任何類型的電影都只是一個包裝。我拍下的每一個作品,想探討的東西是:當一個人不可以跟着自己心中的選擇去生活或作出選擇的時候,他會有什麼難受的感覺?就是這麼簡單純粹的理念吧」。

崔海晙:就要笑着面對所有

電影中的主角「明」由「非二元性別人士」CHOI Hae-jun(崔海晙)飾演,首次次長片電影的他/她的確把「明」這個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戲裏,崔的角色是名跨性別者,雖然他/她自十六歲學跳舞,亦是走在潮流尖端,但他卻反指其性格與角色是相反的,在拍攝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與角色有共通點,「在拍攝《孔雀》之前,我曾於《神的女孩在舞蹈》演出,兩套都以跨性別者為主角;而這次故事更深入,似是把《神》的未能發揮的在這次能延續下去,所以我愈演愈放鬆」。崔海晙更表示,將來希望挑戰更多有魅力的角色,特別是懸疑驚悚片,但無論什麼劇本找上他/她都一定會盡力嘗試。

在拍攝《孔雀》前,崔海晙努力地研究角色,也曾向跨性別友人討教問詢,但無奈的是這類的演員能演下去的人卻不多。在外界看來很是唏噓,惟崔海晙對性少眾的展望仍是樂觀的,「是有壓力的,但會選擇笑着過去,因為社會還是向前走,大家的思想也愈見開明」。相比東南亞國家,韓國對性少眾的接受程度比過去十年多,更有多個關注性少眾團體為他們爭取權益,配套和支援亦漸見進步,崔說:「我認為配套和支援不大要緊,最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更多空間選擇,這樣才會令整個社會變得更好,更先進!」

面對困難,要笑着過去,才不會被擊倒;不要被別人的眼光而影響自己!

 

CHOI Hae-jun 崔海晙

特別鳴謝場地提供:Music Room @ Eaton HK

《孔雀皇后》預告片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Stay tuned to the latest news.